新四季網

《駐村故事》紀錄片觀後感範文

2023-07-27 18:57:08 2

  駐村故事告訴我們住村以後,只有付出真情真意,才能與百姓建立真摯感情,只有建立真摯感情,才能心甘情願地為他們付出。

  《駐村故事》觀後感一:

  桐梓縣新站中學教師聶常躍做起事來風風火火,說起話來溫文爾雅,黑裡透紅的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2001年,聶常躍師專畢業,就開始在新站中學從事教育事業,躬耕於三尺講臺,一門心思撲在教學教育上,把身心獻給了那一雙雙包含渴求眼睛的學生……

  20xx年,縣委縣政府掀起萬名幹部下基層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活動,只是一名普通人民教師的他,帶著青春的激情與夢想,響應號召,到農裡村任第一支部書記,開始了人生的新徵程……

  一個產業解決50餘群眾就近務工

  在新站鎮農裡村中心組大面坡石榴種植基地,新栽的石榴苗在深秋小雨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村民們望著漫山遍野的石榴苗,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以前在外打工,現在因有了這基地能夠就近務工的村民有感而發:「以前都是舍家棄口的在外面打工,現在在家門口也能當工人,何必再東奔西跑的呢?這還得感謝聶老師、聶書記啊。」

  村民們口中所說的聶老師、聶書記就是新站中學的老師聶常躍,現在任農裡村第一書記。他上任後,在走村入戶深入調查中,發現農裡村中心組大面坡這片土地雖然撂荒了多年,但土質肥沃,如果種植適當的水果,將會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

  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同學趙平,趙平的父輩就是依靠種植而成為該鎮首個萬元戶的,耳目渲染的趙平也因此有多年的種植經驗,兩人不謀而合。在經過多方了解後,趙平決定流轉這片土地種植石榴。

  在基地上做工的該組村民王先良告訴記者,他有二十餘畝土地,由於人少忙不過來,已撂荒了多年。現在,他將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又在基地做工,每天基地管吃三頓飯,還有70元的工資,又照顧了家庭,真是一舉幾得的好事。真感謝聶老師、聶書記!是聶書記深入實際,才有了我們村今天的發展。據了解,現在這片土地就解決了該村中心組、寶山組、磨刀組、農裡組50餘群眾就近務工。

  主動融入才能受老百姓歡迎

  「我當初決定到村任第一書記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何讓群眾認同自己。」提起自己決定駐村時的想法,聶常躍感慨良多。是父親「只要你不存私心、不想撈錢,你就能幹好,就能得到群眾的信任」的話語鼓勵了他,堅定了他的決心。所以,他隨時在告誡自己:「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來踏踏實實為群眾做力所能及的事。」

  聶常躍告訴記者,種植老闆算是找到了,接下來流轉群眾土地的事才是最棘手的事兒。別看這些個土地,平時在那裡撂荒著,雜草橫生,但誰如果有事沒事的去動動,對於「土地就是命根子」的群眾來說,那就不得了了。又加上現在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聯繫都成問題。但聶常躍始終相信,群眾是淳樸實在、是通情達理的。父親那句鼓勵的話語再次在他耳邊響起,現在就看自己工作做得怎麼樣了。

  說幹就幹!15天中,聶常躍從鎮上騎著摩託車到距離十多公裡的農裡村中心組大面坡來回跑了20多次。他白天深入農戶家中做工作,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到家顧不上休息,又開始聯繫外出務工的人員,不厭其煩的做群眾工作,講解土地規模種植才能產生經濟效應,講農戶流轉土地後產生的多種經濟效益,講產業帶動會給地方經濟帶來拉動效應……摩託車騎壞了三次,電話費花費了不少。功夫不負有心人,15天過後,該組50餘戶農戶全部高高興興的籤訂了土地流轉協議。聶常躍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現在該基地上做工的王勤開心地告訴記者,當初聶書記在做工作時講的「農戶流轉土地後會產生多種經濟效益」「產業發展會給地方經濟帶來拉動效應」這些話都變成了現實。我們相信,有鎮黨委政府的為民情懷,有這樣為家鄉父老鄉親謀事幹事的支書,有大家的辛勤付出,我們這片土地一定會產生經濟效應的。

  群眾心中有桿秤

  聶常躍任該村第一支部書記後,就以「勤走訪、勤記錄、勤辦結」為要求,通過建「駐村臺帳」、記「民情日記」等多種方式督促自己入基層,察民情,體民生。通過走村串戶、實地走訪等形式,及時發現問題,按時辦結,切實拉近了幹部與群眾距離。

  趙久元是該村中心組村民,家有年老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他家房屋是幾十年前籬笆砌築的,早就搖搖欲墜了。這麼多年來,他年年被納入茅危房改造對象,但都因為自己自籌資金不足而望洋興嘆。

  聶常躍在走村入戶開展精準扶貧遍訪活動中,了解了趙久元的實際情況。該基地成立後,聶常躍就請趙久元到基地上當管理,每個月工資1000元。同時,趙久元還可以在工地上做工,每天70元工資;並請他的妻子為工地上做工的工人煮飯,同樣是每天70元的工資。

  現在,趙久元一家人生活也解決了,每個月還有5100元的收入,因為有了經濟來源,他們一家人對生活充滿了新的希望。趙久元很開心的告訴記者,他現在也可以實施茅危房改造了。

  最令中心組的村民興奮的是:因為有了這片種植基地,他們組到木耳廠之間的斷頭路就能打通,就能連接「一事一議」時修的通村油路。這樣,他們組就可以和210國道線連接起來。在聶常躍的帶領下,這條7公裡的斷頭路已經挖通了4公裡,想到以前夢寐以求的事兒就要變成現實,村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他們的第一書記聶常躍。也會自然的哼起順口溜「他來農裡三個月,各項成績看得見。連心道路正在修,村民心裡樂悠悠。石榴基地在給力,致富路上不用愁。群眾心中有桿秤,喝水不忘挖井人……」

  「駐村幫扶工作,關鍵在一個『實』字。農裡村駐村第一書記聶常躍真正做到了腳踏實地摸村情,實心實意謀發展,在幫扶上,定實招、出實力、辦實事、求實效。群眾看到駐村幫扶幹部真心幹、實心幫,自然就舉雙手贊成,就會和你打成一片,哪有幹不好的事兒呢!」對於聶常躍的駐村幫扶工作,該鎮黨委書記梁水平談出了自己的想法。

  《駐村故事》觀後感二:

  今年26歲的藏族女孩陳林擁宗,是一名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同卡鎮俄覺村駐村的大學生村官。她喜歡笑,笑起來很甜,接受採訪時,幾乎每次回答問題前,都會露出甜甜的笑容,但是這個愛笑女孩子的駐村工作生涯,卻是伴隨淚水開始的。

  駐村沒幾天,陳林擁宗大哭了三次。

  第一次哭,是2012年8月赴任路上。陳林擁宗雖是個藏族孩子,但她12歲就考上了西藏內地班,之後在天津念了3年初中,又在南昌念了3年高中,最終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剛畢業,在城市生活10多年的陳林擁宗對工作充滿熱情,但讓她萬萬沒想到,自己即將工作生活3年的俄覺村路況會這麼差,一路坑坑窪窪、磕磕絆絆,一走就是近一天。路上,她忍不住哭了。當時,不放心女兒陪她一起去的媽媽並沒說什麼,但第二天早上要離開時,媽媽哭著說:「孩子,要不咱別幹了,辭職回家吧。」

  倔強的陳林擁宗並沒有退縮。送走媽媽,擦乾眼淚後,她決心一定要把駐村工作做好。但第二天,意外的狀況又讓她哭了鼻子。「那天,我起了個大早,想燒水做酥油茶給同事們喝,好讓大家對我有個好印象。」但讓她沒想到,條件艱苦的俄覺村至今生火都是用牛糞,而點燃牛糞對她來說,簡直完全不知道門路,整整半個小時還是沒有點著。想想自己學習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大加讚賞,母親也以自己為驕傲,但這種自豪感、優越感卻在這堆久久未能點著的牛糞中蕩然無存,陳林擁宗的眼淚又忍不住了。

  很快,陳林擁宗又哭了第三次。到村裡沒幾天,村幹部帶著她挨家了解情況。村裡有一家孤寡老人,兄妹三人視力都極其不好,最小的妹妹72歲了,戴上眼鏡才能勉強看見東西,她也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哥哥和姐姐基本看不見東西。兄妹三人非常貧窮,住的還都是土坯房。見此情景,陳林擁宗忍不住掉下眼淚,當即就把自己的錢全部拿了出來,送給這家人。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幫助這家人。沒多久開始秋收,這家的妹妹來到村委會,提出能否讓村裡派些人手幫助她家收一下莊稼,這事就落在了陳林擁宗的肩上。在眾多村民幫助下,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收割完了莊稼,3位老人當時感動得直掉淚。

  慢慢地,陳林擁宗適應了俄覺村的生活。村民的質樸善良深深打動了陳林擁宗,她也用自己的真心付出獲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說一萬句空話,不如做一件實事。很快,一次「修」手機的經歷,讓陳林擁宗一下成了村裡的「名人」。「2013年1月的一天,一個村民拿著一部手機慌慌張張跑來問我,有沒有人要去昌都或縣裡,他的手機突然就打不通電話了,要拿去修。我拿過手機一看,原來手機設置成了飛行模式,我立即給他調成了標準模式,告訴他,手機沒有壞,只是設置出了問題。」當這位村民撥通兒子的電話時,他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陳林擁宗,繼而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從此以後,不管是手機出問題,還是家裡電視信號不太好,或者是新買的洗衣機不會用,村民都會過來找陳林擁宗幫忙。漸漸地,村民對陳林擁宗越來越信任。有人生病了,都會找她幫忙看看該怎麼治療、該吃什麼藥。家裡的小孩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也會拿著作業向她請教。現在村裡人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陳老師」。

  作為村裡第一個大學生村官,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告訴村民,上學念書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甚至會改變人的命運,必須要重視教育。在她的影響下,很多村民都開始主動讓自己的孩子上學,這在俄覺村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20多歲正是花季少女,每次請假去市裡洗澡或者購買生活用品時,陳林擁宗都會碰到在市裡工作的同學,望著他們穿著當季最流行的服裝、梳著時尚的髮型,而自己身上卻只有因長年燒牛糞而薰染的牛糞味時,心中不免產生種種羨慕。但想到村裡幾百名群眾對自己的信任與支持,陳林擁宗就覺得這一切值得。

  當被問及為什麼畢業之後一定要回到西藏,陳林擁宗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因為心懷對祖國多年教育培養的感激,是因為自己對家鄉深深的愛戀。「我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我也不會念這麼多年書,還一直受到很多人額外的照顧。我很感激,也不斷告訴自己要知恩圖報,好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能為家鄉的人民盡到自己一份力量,我感到很幸福。」

  今年8月,陳林擁宗的駐村任期即將結束。當被問及還有什麼心願時,她又露出了微笑:「我唯一的心願是想幫助那3位孤寡老人建一座新房子,我已經請專業人士算了,大概需要15000元左右,我打算向一些基金會求助籌措資金,爭取讓老人們在有生之年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3年的駐村,讓陳林擁宗成為一名能夠與群眾打成一片的人民公僕,成為一個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年輕基層幹部。她先後兩次被自治區、昌都市評為優秀駐村隊員。

  像陳林擁宗這樣的駐村幹部,目前在整個西藏自治區有數萬名。僅自治區、地(市)、縣(區)、鄉鎮四級聯動派出的第四批駐村幹部就有兩萬多名,這些駐村幹部進駐5465個行政村(居委會),實現駐村(居委會)工作全覆蓋。他們與各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完成好建強基層組織、維護社會穩定、拓寬致富門路、開展感黨恩教育、辦好實事好事等重點任務,夯實了城鄉發展穩定的社會基礎,確保了農牧區穩定。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