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古詩其一賞析(詩詠田園觀書有感)
2023-07-27 14:45:24 3
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賞析:
本詩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寫的一首關於抒發讀書體會的七絕哲理詩,富於理趣,廣為傳誦。他藉助池塘水清是因為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只有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知識是不斷更新、發展的,愛讀書,但是不要做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膠柱鼓瑟的書呆子。
方塘又稱半畝塘,位於福建尤溪城南鄭氏別墅。朱熹的父親朱松十分重視鄭氏(鄭義)別墅。他在《蝶戀花》一詞中寫到:「清曉方塘開一鏡。」意思是說方塘像鏡子一樣,可以照見人影。天光雲影一句的意思是: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倒映在水塘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來回走動。
寫過觀書感想的詩人不計其數,朱熹這一首肯定名列前茅,遙遙領先。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認為,它好在運用了形象思維。把一本打開的書比喻為半畝方塘,把書上的文字、內容比喻為天光雲影,把清新活潑的內容比喻為清澈、亮閃閃的水波,堪稱新奇而有美感,引人入勝,美不勝收,道人之所未道,到人之所未到。
都說宋朝人以文為詩,寫詩好發議論。這首詩應該能作為一個例證吧!「形象大於思維。」本詩的主旨還可以作如是觀:社會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來自生活,高於生活。文學創作等社會現象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言之無物,無病呻吟。唐朝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裡說:「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實在是行不通的。
作者:盧順貞,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會員,淮安市淮安區詩詞楹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持人:姜嘉琪
編 輯 | 劉 瓊
微信公眾號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微信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微信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