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個市委書記的蛻變觀後感
2023-08-10 19:20:03 2
《一個市委書記的蛻變》該視頻講述了雅安市委書記徐孟加如何一步一步墮入貪腐的深淵,最終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他因為一個「貪」念,不僅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還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第一篇】
自黨的群眾路開展以來,掃除「四風」積弊深入紮實,不走過場,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四風」使各級領導幹部頭腦中始終緊繃一根弦,時刻為領導幹部「敲響警鐘」。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汙曰潔」,不管是「貪」還是「賄」,只要發生了就意味著不廉潔,必將嚴懲不貸。要倒逼領導幹部樹立「白袍點墨,終不可湔」的廉政觀念,防止不良風氣和腐敗現象的汙染,堅守幹部清正廉潔。
觀看完視頻後,大家紛紛表示,作為基層黨員幹部,一定要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始終做到慎初、慎小、慎微,不能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去碰觸黨紀國法的底線,要算好政治、經濟、親情、自由「四筆帳」,做一個清白正直的好幹部。
【第二篇】
近日,政法委機關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觀看了警示教育片《蛻變的權力》,《蛻變的權力》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好教材,是一堂生動的廉政教育課,片中人物李大倫、曾錦春、周政坤等曾高居要職,只因疏於自律,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以權謀私,收受賄賂,腐化墮落,終受法律嚴懲。
《蛻變的權力》通過對郴州市原市委書記李大倫、市長周政坤、紀委書記曾錦春、組織部長劉清江、宣傳部長樊甲生等嚴重違法違紀案件的剖析,深刻揭示了他們走向犯罪的原因和教訓。進一步教育了廣大黨員幹部要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各種誘惑面前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不逾越道德這個底線,不逾越法律這個高壓線。細究李大倫、曾錦春等墮落的原因,我認為,除了其自身獨斷專橫、私慾膨脹之外,交友不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警示片在講述李大倫的犯罪事實時,特別地記錄了一個叫邢立新的人與李大倫的相遇、相識、相交的過程。邢立新原是一名中學老師,平時喜歡舞文弄墨,因此與李大倫「志趣相投」。1999年,在李大倫調任郴州市委書記之後,邢立新便跟隨而去,以李大倫為"靠山",廣接工程,很快就賺了個盆滿缽滿,積累了上億資產。期間,李大倫以各種形式在邢立新的「利潤」中「分一杯羹」。結果,在權力的庇佑下,邢立新的「蛋糕」越做越大,李大倫的「羹」越分越多,腐敗的泥潭越陷越深。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意為善交益友,猶如引路導航的照明燈;而誤結惡友,則儼然墮落腐蝕的催化劑。李大倫、曾錦春等人的案例告訴我們,交友絕非個人小節,不可等閒視之,必須把握分寸,仔細甄別,擇友而交。《蛻變的權力》讓我時刻警醒自己:一要勤自省,以公心交「公友」;二要辨賢劣,以善心交「善友」;三要重信義,以誠心交「誠友」;四要謀民利,以民心交「民友」。
李大倫的蛻變之路如同洪鐘震耳,警醒著手握權柄的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們:越是位高權重,越要謹小慎微,越要主動接受監督。我們常說「權為民所用」,權力只有用於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才是唯一的正途,如果用於謀取私利,權力就成為了一柄自傷傷人的雙刃劍。最終等待他的,必將是法律莊嚴的審判。身為院長,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認真學習,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增強自我約束力,不斷提高自身防腐拒變的能力,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要珍惜自由、珍惜榮譽、珍惜群眾的信任,自覺牴觸各種不良誘惑,築牢防貪、防腐、防變的思想屏障,克服貪慾、失衡和僥倖三種不良心理,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廉潔自律上作出表率。同時,抓好身邊黨員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建設,清正廉潔,引以為戒,紮實推進和完善懲治及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一角擔負起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