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觀後感1000字
2023-08-11 10:04:52 3
《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xx年建黨偉業觀後感1000字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年建黨偉業觀後感1000字一:
近日,觀看了被稱為建國偉業姐妹篇的建黨偉業。觀看完影片後,不由得為群星熠熠的演員陣容所震撼,但更多的,還是隨著影片的敘述,使我得以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輩在那段崢嶸歲月裡的熱血與激情,感受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1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最讓我感到血脈賁張、激動莫名的電影橋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看到顧維鈞憤而退席的身影,讓我深深感到弱國無外交、眼睜睜看著國家被列強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們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看到那鮮血書寫的大大的「冤」字,那種痛苦、憤怒的心情讓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淚。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衝擊著我,更在心靈上感動著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鬥、獻身的故事。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們,生活在那樣一個內憂外患的中國,卻渾身激蕩著那樣一種慷慨豪邁,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影片中,青年毛澤東苦苦思索著救國之路,體育救國、教育救國、共和政府、無政府主義、學習法國、學習歐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究竟什麼才能救中國?
南陳北李,影片中塑造了兩個個性迥異,卻又志同道合的共產主義先驅陳獨秀和李大釗。作為思想的先行者,他們的慧眼注意到了遙遠的俄國發生的那場庶民革命,注意到了布爾什維克,注意到了共產主義。他們敏銳的認識到,俄國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發動了各階層的人民,尤其是所謂的「庶民」。他們的遠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為中國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奠基的基石。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
一路曲折一路歌,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將近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豐功偉績的九十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為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鬥,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20xx年建黨偉業觀後感1000字二: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衝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鬥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5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仿佛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20xx年建黨偉業觀後感1000字三:
影片開場一抹昏暗的色調便將我們帶回100年前中國那段陰霾的歲月,戰亂、貧困中生活的人們如同沒有陽光的天空般看不到希望。極端的黑暗會衍生出光明,革命先烈便在這個時刻為了國家興亡如火山般爆發。他們是中國的脊梁,照亮了這片沉睡許久的大地。武昌起義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腐朽的清王朝搖搖欲墜。隨後就開始了一段段為了共和的鬥爭,鮮血與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精神,為了民主與自由而奮鬥的精神。接著五四運動的爆發為中國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讓積攢了數十年的民族情緒得以釋放。這場運動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迎來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開端。最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終於讓中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革命道路,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走上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富民強的光輝道路。
影片採用了敘述的手法,沒有頌揚也沒有批判,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平臺去了解我們這段為了國家興亡而鬥爭的歷史。許多詼諧的元素為殘酷的歷史平添了幾分輕鬆地情緒。這是中國電影的進步,也反應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著作中時刻彰顯著人性,在電影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教科書中的許多漢奸作為賣國賊的無奈。
《建黨偉業》從名字來說頗有幾分政治色彩,但整個影片的基調並沒有去宣揚哪一個主義,只是通過每個角色的神態、語言、行為來反應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歷史人物所做出的不同表現。印象最深的鏡頭之一便是,蔡鍔臨行前對小鳳仙說的那句話:「奈何七尺之軀,以許國再難許卿」,這是一個男人含著淚深情的訴說,劉德華無疑將這個角色刻畫的淋漓盡致。一個軍人,一個將死之人在國家與愛情面前毅然選擇了國家,選擇了自己所嚮往的共和,並不高調卻異常的真實。
影片中的一個支線是毛潤之的成長路線,影片並沒把他刻畫成一個偉人,而是僅僅代表了一個為了中國革命事業在奮鬥的青年學生。影片中毛潤之的精神值得我們青年人去借鑑和學習,雖然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一樣要學會居安思危,時刻補充和完善自己。帶著朝陽出生般的活力去工作學習。
這部影片中最盛大最令人震撼的場面莫過於五四青年運動,一幕幕讓人熱血沸騰的鏡頭,是敢於流血不怕犧牲的青年學生並肩作戰。一聲聲沙啞的嘶喊,是中華民族的青年對軟弱政府發出的怒吼。這便是民族的希望,哪怕沒有武器依然可以為了自己的信念而鬥爭。這不禁讓我想起來了梁啓超先生《少年中國說》的幾句話: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觀此電影受益良多,對於自己也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作為人民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我們正是青少年的培養者,要為國家培養可用的接班人。在做好自己的基礎教育工作的同時,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為人師表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