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

2023-08-11 12:15:48

  《建黨偉業》重溫了那段歷史,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混亂的舊中國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北洋政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篇一】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僅是緬懷前輩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重託,重塑這東方巨龍的雄姿。

  《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鬥,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鬥和努力息息相關,血脈相連。

  看完《建黨偉業》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內心異常澎湃,我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所感動。我的腦海中始終閃現兩個詞——「責任」與「使命」。

  到底是什麼催使他們從容的面對打擊、傷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高度責任感。愛國使他們感知責任、使命使他們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價的尋求祖國富強、民主、自由之路。

  無論在什麼時代,我們都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最大實現自己的價值呢?毫無疑問,那就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當今世界,現代中國,我們的責任更加重大,使命異常艱巨。祖國的強盛,中華的振興,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揮灑艱辛與汗水,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譜寫新的華章。

  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當代有志之士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著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報國為民的最有效的途徑。

  20xx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篇二】

  歷史悠悠,華夏源遠流長。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十年之間,中國處於一個黑暗的時期。那個時候,舉國上下民不聊生、腥風血雨。若沒有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怎會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

  從孫中山的辛亥革命開始,封建帝制宣告結束,到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賣國求榮,為了成就帝王之夢,籤訂喪權辱國二十一條約。這屬於歷史的倒退,人民的恥辱。當張勳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並不為他的愚忠所感動;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看出了新舊思想在高層知識分子中的殘酷。當廣大學生紛紛遊街,高呼「還我主權,嚴懲國賊」時,是多麼的激動人心;當一女子高舉旗幟吶喊「他是為四萬萬民眾喊冤」,這一聲吶喊,喊出了巴黎和會的不公和不等。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不用經歷戰爭的腥風血雨,每天淋浴在和平的陽光下;我們不用經歷寢食難安的生活,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不用每天提心弔膽,而是悠閒自在,安逸舒適。試問這幸福生活從何而來?若沒有共產黨,也就沒有我們今天。銘記歷史,銘記黨,為祖國盡力。

  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在船上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正因為如此,中國便有了自己的方向,便能乘風破浪般劃破黑暗,迎來中國的復興,電影之中最深刻的莫過於建黨。一個人有了目標,才能前進,同樣一個國家也必須得有自己的黨章,才能百戰百勝,走上強盛與光明。在影片中,不難看出做一件事有千萬種路,但卻並非都能通向成功。正如袁世凱想復闢救國,卻因歷史不能倒退而終於失敗,張勳也如此。正如孫中山所推行的民國,雖有了起色,卻因不符中華之前景,未能大盛。而毛澤東等人,順應了發展,確定了發展目標,所以才成功引領中華打破霧靄,奔向光明。是啊,國家如此,人生亦何嘗不是如此。看清局勢,確定目標,才是確立了航向,才能走到成功的彼岸。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使我看到了民國期間統治者的迂腐。我為年少的溥儀皇帝上朝時戲弄老臣感到可笑;為隨便賞人爵位的他感到可悲;更為在外國列強轟炸紫禁城時,文武大臣如鳥獸一般奔逃感到可憐。從這些我體會到了當時的中國外表就像一根頂天支柱,木心卻都已經被蟻蟲蛀蝕一空,隨時有可能崩塌。

  然而,新的希望存在於思想的變革。當辜鴻銘先生說出「我的辮子長在頭上,你們的辮子長在心裡」時,我知道當時的中國慢慢甦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看到一次次學生運動的發起,看著青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國人崛起,我的心裡也久久不能平靜。最後,《國際歌》在共產黨領導人合唱出來時,我也情不自禁一起唱了起來。我一定不負老一輩人的期望,繼承先烈的思想,為建設祖國盡心盡力。

  我們每年都在為黨慶生,可我們是否真正明白建黨節這一天所蘊含的意義呢?建黨,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經歷了漫長的鬥爭歷程,將士們用鮮血和意志,為她開路,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人民,奉獻給祖國。正如蔡鍔所說:「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胡適、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人用他們的滿腔救國熱情,為她奠基。最後,才有了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雖仍有令人不滿之處,但至少她是民主、自由、共和的。這是先輩們努力的成果,現在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前人的精神,為了中國的富強、為了實現中國夢,而更加努力,建立一個更好的中國!

  20xx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篇三】

  國家危在旦夕,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無數愛國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民族的出路。這條路上有染血的荊棘,犧牲卻不曾停下;有難得的成果,腳步也從未停止。四萬萬國人被這樣的熱情感染,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從官員到軍人,學生到工人,學者到教授,每個人都在為國家的未來奔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個人幸福紛紛為民族大義讓步:七尺之軀以許國難許卿、流血犧牲既難免便由我輩始、新婚之夜無妝無媒唯有一片心……

  黨在朦朧的嘉興煙雨中誕生,在短短數十年發展壯大,帶領人民解放全中國,不僅僅是時與勢的博弈,更是民心所向的影響。

  數萬萬國人凝聚的信念,足以令世界震驚,新中國成立那天,天安門廣場上萬民振奮歡呼,淚水肆意流淌,那句宣言似乎穿透了時空的阻隔,覆蓋了悲憤的吶喊,衝散了炮火的硝煙,英靈凝視,世界矚目,迴響在祖國大地……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