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管自製笛子圖解(竹笛製作全流程說明)
2023-08-10 22:18:40 1
在遠離城市的山區和農村,有許多笛子愛好者,為買不到一支理想的笛子而苦惱。但是,就在當地可能生長著許多竹子,如果我們能自己製作笛子,那就再好不過了。為此,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制笛方法。
1.製作工具:
(1)能夠切斷竹子的小鋸或刀子;
(2)能夠鑽眼(孔)的鑽子或者粗鐵絲(燒紅)之後鑽孔用;
(3)修挖洞孔的小尖刀(普通小尖刀也可以);
(4)能夠打穿竹子內的長刀,或用粗鋼絲把一頭打成半圓形,磨得鋒利一些即可;
(5)鉛筆和小米達尺。
2.竹子的粗細和音孔、膜孔、吹孔距離的比例,可參閱下面的圖表:
常用笛子尺寸比例表
常規竹笛尺寸
註:1.各孔之間的距離都一定要從每個孔的中心算起,不能從孔邊起。
2.尺寸都以毫米計算,比如15毫米。
3.製作過程:
(1)首先把竹子的材料選好。一般說,要選用老的、堅實而乾燥的竹子,其次是竹節要小(多少不太緊),表面圓而平整,兩頭的粗細相差不大。選好之後,按笛子的長度鋸成節。如果竹身不直,可用柴火(或草火)烘烤,把有彎的地方烤熱後,扳直浸入冷水中(以防彎度復原),待冷卻後拿出來擦乾即可。在製作笛子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內徑」。
(2)打通內節,削平外節內外都要儘量求得光滑。如果竹皮粗糙而不美觀也可以刮去一層薄皮。
(3)比量尺寸,決定調子。把竹子材料弄好以後,量一下內經(直徑)和長度,根據它的粗細和長短,決定做什麼調子的笛子最合適。
(4)調音和挖孔。這是做笛子全部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工作。往往因一個孔挖得不合格(發音不準)而使全笛報廢。
挖孔時,首先挖好吹孔(不可挖得太大),堵上笛塞(也可以利用某個竹節不打通,來作笛塞),然後量好吹空孔至後音孔的距離,挖兩個後出音孔。開始要先挖小點,然後吹一吹,聽一聽,看看筒內音是否準確?如果低了點,就將兩個孔都向前(向吹孔那邊)挖大一些,也可以不再挖。要特別注意的是,開始挖孔時不能超過規定的尺寸,以防音孔開高了不好彌補。
把後出音孔挖好後,以此孔為基點,朝著吹孔方向按順序,按尺寸比例依次挖孔。挖的方法也是先挖小點,然後邊試音,邊擴大。挖好一孔再挖另一孔,最後挖膜孔。兩頭多餘的竹子先鋸掉或後鋸掉都可以。如果笛尾竹子長,還可開兩個前出音孔(又稱調音孔),也可以將笛尾鋸短一些,不要前出音孔。
全部工序完後,進行總的校對和檢查,最後上漆。這樣,一支新笛子就算完全製成了。
笛子製作全工藝
1為防止大家還有疑惑,今天我們就以12毫米(MM)內徑的竹笛來舉例說明吧。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內徑」。內徑的大小和測量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笛子音域的準確與否,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測量內徑的數值要精確到毫米(MM)。如下圖所示:
測量好內徑之後,接下來在距管端5----8CM處,用準備好的電鑽開兩個緊靠的橫排的孔,作為笛子的尾端,(這兩個孔在後來可以垂吊裝飾物,但要注意的是垂吊繩要細,不然會影響發音的準確)。做好上一步之後,我們就要通過簡單的計算來確定笛身上的其餘八個孔的精準位置了。這時內徑的大小將決定笛子音孔的最終走向,故所以說,精準的測量內徑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來定位笛子的第一個音孔。我們選材是12毫米內徑的管狀物,所以就用12/3.0588=3.92.也就是說,笛子的尾端到第一個音孔的距離是3.92cm,切記,所得的數值的單位是釐米(CM).孔距是孔與孔中心的距離,如圖所示:
在笛身上標上第一音孔的位置之後,再用剛剛所得的3.92/1.52=2.58CM.這個數值就是第一音孔到第二音孔的距離。如圖:
以此類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膜孔,吹孔的定位如下:
2.58/1.75=1.47CM,這是第二音孔到第三音孔的距離。
1.47/0.57=2.578CM,這是第三音孔到第四音孔的距離。
2.578/1.077=2.39CM,這是第四音孔到第五音孔的距離。
2.39/1.30=1.83CM,這是第五音孔到第六音孔的距離。
1.83/0.286=6.39CM.這就是第六音孔到笛膜孔的距離。
6.39/0.921=6.93CM,這就是膜孔到吹孔的距離。
孔全部打開之後,用小刀等工具把每個孔的內壁修整光滑,以橢圓形為佳,然後在有吹孔的另一端頭塞上軟木塞,軟木的深淺決定笛子音域的高低,按你自己喜歡而定。再在膜孔貼上笛膜,此時,就可以吹奏了。
總結如下:
3.0588,1.52,1.75,0.57,1.077,1.30,0.286,0.921.
以上數據是固定不變的常數,只要知道一管狀物的內徑,就能依次推出笛子上的所有音孔,膜孔和吹孔的準確位置。但順序千萬不能搞亂了。趕快行動吧,做出屬於你自己個性化的笛子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