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700字
2023-08-02 10:22:19 1
篇一:我眼中的諸葛亮
羽扇綸巾談笑間,千軍萬馬我無懈。這是我想到諸葛亮時的第一感覺。書中將他描寫的神乎其神,也有人用一句話便概括詮釋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寥寥數語,卻為讀者塑造出了一個多智近妖的完美形象,忠而無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然而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卻在先主劉備逝去後仍舊盡心輔佐劉禪,北伐臨行,一篇《出師表》震古爍今,留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堪伯仲間。」的萬世美名。
不甚了解古代的人大多會覺得諸葛亮智謀無雙,未卜先知,身為文臣也不必涉險沙場,只需要安居府中,飲茶下棋,戰時隨便一個計策便是成敗關鍵,以一己之力逆轉戰局,搖著鵝毛扇侃侃而談,「談笑間檣櫓灰飛」不外如是。
「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諸葛亮無疑是擁有大智慧與戰略性長久眼光的。天文地理,人文歷史,國民生計,他的智是集合了中華名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赤壁之戰」便可窺探一二。若說「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勾畫的未來宏偉藍圖,構造了一統天下,還舊都歸正統的大致框架,那麼「赤壁之戰」便是具體實施了。
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狼煙起,金戈鐵馬,梟雄聚,逐鹿天下。諸葛亮以身犯險,舌戰群儒,孫劉聯軍大破八十萬曹軍,借天時地利人和,以少勝多,以此經典一役為勢單力薄的劉備奠定立足基礎,至此終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但計謀不會憑空出現,一個完善的計策需要反覆斟酌推理,多方面考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氣候人心測算無漏,甚至要考慮己方可能發生的種種客觀因素。再完美的策略也會存在弱點,諸葛亮勞心布局,也要勞力輔佐。劉禪昏庸無能,以致諸葛亮凡事親自操持,蜀魏交戰,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軍營中,司馬懿不問軍事,只問飲食起居。當他聽說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要親自過問時,便斷定說:「亮將死矣。」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可憐白髮生。」諸葛亮實現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縱然魂化清風明月,也如雋永恆星,永曜九重天闕。
篇二:我眼中的諸葛亮
說到《三國演義》,就不得不提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了。
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琅玡陽都(現在山東沂水南)人。蜀漢丞相,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忠武侯,後世稱諸葛武侯。
其實《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諸葛亮是作者羅貫中進行了很大的加工,並不完全是真實的諸葛亮。例如:《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周瑜比諸葛亮小,而在歷史上,周瑜是比諸葛亮大的。還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原來的主人公為孫權。故事發生在孫權一天去刺探曹軍的軍事情報,船被發現了,曹軍放箭射之,孫權的船的一邊插滿了曹軍射來的箭,船眼看就要翻了,孫權便下令讓船轉向受箭,使船倆邊平衡後才離開。
雖說《三國演義》中不少關於諸葛亮的情節是虛構的,但他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忠誠品質。當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對劉備的雄心壯志和猥自枉屈的行為感動不已。於是跟隨劉備四處奔走,一直盡力為劉備效力,劉備也記住了這一切,至他駕崩前,劉備將諸葛亮叫到身邊,把自己不爭氣的兒子阿鬥託付給了他。而且劉備對諸葛亮還說了一句話他絕對信任諸葛亮的話 —「吾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雖說後人對這句話說法不一,有的說此言真是這樣。有的說是劉備怕諸葛亮奪權而故意演的一出政治戲。可我並不贊同第二種看法,因為劉備死後,蜀國位高權重又備受尊敬的就只有諸葛亮了。劉備死後,諸葛亮要稱王還不易如反掌,可他為何沒有做,就是因為他的一份忠心。有人說後來蜀國政事都是由他處理,是他架空了後主劉禪。可我不這樣認為,因為當時劉禪十分依賴諸葛亮,這是懂歷史的人都知道的,那麼諸葛亮不理政又由誰來理政嘞?不管別人怎麼看,我認為諸葛亮是一位忠臣,不然他為何會在出師北上時進盡真言為後主寫下《出師表》呢?他知道此次出師北伐的危險性,他又何必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冒險呢?
我眼中的諸葛亮就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心耿耿的人物,他在我心中始終如一。
篇三:我眼中的諸葛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數不清中華歷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而我唯獨欣賞著一個人。 ——題記
城外,古道邊上,漆黑的夜籠罩著城池,寒風凜冽地刮來,似刀子一般無情,旌旗還在飄揚,它無聲地訴說著這滄海桑田中的亂世……
簡陋的草廬,破舊的窗欞透出微弱的燭光,你身著一身素色長袍,在燭光下讀書,夜的漆黑,風的冷酷,你早已習慣。我知道,你在等待,等待著你的知己。於是,你等來了劉備,那個「欲信大義於天下」的主公。三顧茅廬的誠懇打動了你,你終於踏出茅廬,輔佐劉備書寫亂世的傳奇……
博望城中,面對曹操南下的虎狼之師,你沒有逃避、沒有退縮,而是果斷剛毅地揮動羽扇,揮出了一把熊熊大火,讓曹操的十萬精兵剎那間灰飛煙滅。你期許天下能夠早日安定,百姓不再顛沛流離。
西城中,你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十五萬司馬大軍,你沉著冷靜,一改往日謹慎的作風,曲如行雲流水,人若閒庭信步。一出「空城計」生生嚇退司馬懿。這時,你期待的是奪回戰略要地。
白帝城中,你獨處高高的城樓,凝望著冰冷的月光深深幽嘆,沒有了懂你的主公,今後的路還要走。你期待的是漢室的興隆。
你的才智讓敵人喪膽,你的膽量令勇士敬佩。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不是「神」,你也是人。馬謖紙上談兵,你卻委以重任,落得個「街亭」失、「揮淚」斬;魏延是難得的人才,你卻認定此人「頭長反骨」。然而這些「過」,也使得你更加沉穩與堅韌。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你一生淡泊明志,追隨劉備二十餘載,盡忠盡責,只為當年的承諾。
為完成大業,南定孟獲後,你寫下《出師表》以明心志。你帶著蜀軍,也帶著你的忠貞和不悔的決心出發了,卻左衝右突也未能到達洛陽。《出師表》銘記了你一生的期待……
你走了,帶著未完成心願的遺憾走了,你耗盡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匡扶漢室、去終止徵戰殺伐的亂世。
你太累了,於是蜀國上方的那盞孔明燈熄滅了……
其人是誰?諸葛孔明,臥龍也。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