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愛心孝心做感恩少年書信
2023-08-01 17:27:19 3
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行為表現,是以「寸草心」報「三春暉」的赤子之舉。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有愛心孝心做感恩少年書信一:
作為中國少年,我們生在幸福裡,長在陽光下,我們看見的是笑臉,感受到的是溫暖,可大家想過沒有,我們在幸福地接受一切給予的同時又拿什麼來回饋他人呢?感恩不僅要心存感激,還要見行動,見實效!
寒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回山東老家看爺爺、奶奶。一路上我看見好吃的就要吃,看見好玩的就讓爸爸媽媽拿錢來買。媽媽總是滿足我的各種要求,但最後總是不忘說一句:「兒子,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你這麼幸福,要感恩!」我呶呶嘴說:「大家都這樣!我們有的同學還上上海、北京去玩呢,真小氣!」來到爺爺奶奶家時,我都懵了。還是偏僻的山村,依舊那麼貧窮。村裡的路都是塵土,一走一腳灰。光禿禿的石頭山上是農民伯伯一鍬一鍬挖出的梯田。爸爸說,爺爺就是這樣一擔一擔挑著化肥、水、籽種運上山種地,秋天又是一擔一擔把小米、花生運下山換錢,辛苦忙碌了一年,有時就掙一兩千塊錢,聽到這,我心裡羞愧極了。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掙很多很多錢孝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我地關懷與付出。
別看這個山村小、閉塞,可是聽說這裡特別出人才。聽長輩們說,西石門村就有考上國務院的,當時公務員考試全國第一,現在是北京的大官,為了感激鄉親們,還給村裡修了一座橋。現在這座橋還在方便大家的生活。村裡的孩子學習條件可艱苦了,課外書很少,學習桌也沒有,燈泡特別暗,很多同學都近視了,有的人還在為上學的學費而發愁。相比之下,我幸福極了。不但上學免收學雜費,而且縣裡還給我們創造了非常好的學習條件:老師用電腦教學,內容新鮮有趣;校服特別好看,女生穿上像公主,男生穿上像王子;拉杆箱書包一背起來,那就是兩字「真酷」!我告訴夥伴們,這些都是縣裡免費發給我們的,他們都不相信。就連青島的好夥伴陽陽都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的校服真漂亮,還不花錢;我們的校服不怎麼好看,還得花很多錢呢!」我幸福,我是嘉蔭的學生;我感恩,長大後要用我的實際行動回報我的老師、我的家鄉!
感恩少年,從我做起!看見老人跌倒在地上,毫不猶豫地上前扶一把;看見別人需要幫助,伸出我們的援手;爸爸媽媽累了,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塗亂畫;不打架罵人,爭當文明學生。我們還要努力學習,樹立偉大的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國的未來靠我們去創造!同學們,讓我們心懷感恩,在建設偉大祖國的徵途中共同努力吧!
有愛心孝心做感恩少年書信二:
對於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不少學生表示長大後要給父母買大房子、買小汽車,而不屑於一些日常瑣事——
在感恩教育中,學生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就是他們在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的親情。然而對於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的認知還比較模糊、零碎,往往缺乏感恩的具體行動。
初中學生與父母相處十幾年,感動的事情有很多。在「感恩父母」的主題課上,學生們爭相述說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我發高燒的時候,媽媽背著我去了很多醫院,急得都哭了。」「我爬山的時候,不小心摔在石頭上,頭上流了很多血,爸爸媽媽求醫生一定要救救我。」「上小學的時候,我讀書不好,爸爸總是陪我一起看書寫字,每天都很累。」……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報答父母、感恩父母呢?」有的學生說:「我要買三房兩廳的房子給爸爸媽媽住,我要買轎車帶爸爸媽媽去兜風,我要買很多很多的補品給他們吃,我還要……」有的學生說:「我要考出好的成績,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少學生認為幫父母倒杯水、打掃衛生等事情太小了,不屑一顧,他們表示長大後要做大事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假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們中間的一位同學長大了,很孝順,想感恩父母,但平時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父母的住房條件不好,他想給父母買房,自己沒錢,銀行又不給貸款,他非常犯愁。如果你是這位同學會怎麼辦?」有的同學說:「我打很多工,賺很多錢。」有的則說:「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住上大房子。」還有的說:「我要給他們買好多東西,雖然買不起房子……」在這些話語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一片孝心,但也覺得正確的引導非常必要。我將他們說到的感恩行動進行了分類:大事和小事,並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其實多跟父母聊聊天,常回家看看,或者多往家裡打打電話,再加上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安慰。在老師的溫馨提示中,學生們若有所思,懂得了感恩父母可以從小事做起。
我為這堂課布置的回家作業是:向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父母送上一枝康乃馨、給父母洗一次腳……學生們認真地完成了這些作業,不再覺得彆扭。感恩,就是這樣實實在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裡。」認知的發展不能代替情感的發展,因為人對某種價值的認同,不僅是認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並且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老師應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自己的需求。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