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觀後感

2023-08-02 08:52:03 2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觀後感_篇一:

  《決戰要塞》取材於1941年蘇德戰爭的布列斯特要塞之戰,當時德軍閃擊蘇聯,以橫掃千軍之勢直逼莫斯科,蘇聯邊境的布列斯特要塞在外無援軍,內無有效指揮的情況下,僅憑慌亂之後的自我組織,一支孤軍獨自對抗,讓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是1941年蘇德戰爭接觸戰中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激烈的戰鬥。影片突出體現了蘇聯紅軍頑強堅韌的英雄主義精神。這個故事曾數度搬上銀幕,1957年蘇聯拍攝了《堅守要塞》,同年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後曾在我國上映。《決戰要塞》則是2010年的重拍版,在俄羅斯轟動一時。

  俄羅斯導演亞力山大·考特執導的影片相當地「俄羅斯」,布列斯特要塞距蘇德邊境僅一俄裡,影片相當地真實,真實得好像戰爭就在你身邊。故事的講述手法也很簡單,非常粗線條,但卻震撼人心。生離死別不再象好萊塢那麼煽情,而是非常低沉,非常克制,點到為止,讓人浮想無限。俄羅斯戰爭電影一直有自己的風格,尤其是二戰題材,出過不少經典作品,比如《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攻克柏林》等蘇聯主旋律戰爭大片已經成為一代中國人的經典記憶,本片就是主旋律戰爭大片,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故事角色上,都堪稱潮流中的經典之作!基調厚重、深沉和人物塑造獨到、精準。

  整個影片以當年軍樂隊的少年學員阿基莫夫的回憶開場,聚焦在蘇德開戰初期一場殘酷的戰役。一支兵力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不宣而戰,一座註定會淪陷的布列斯特要塞,一支倉促應戰,卻臨危不懼的蘇聯軍隊,一群溫和安詳的老弱婦孺。沒有任何懸念,這是一場必輸的戰鬥。

  影片切入題材的角度、手法簡單而且傳統,但寫實的場面,很平實地展現了要塞中蘇聯軍隊及其家屬所承受的苦難和他們面對戰爭,面對苦難時大無畏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決心。沒有高大全的人物,只有普通的軍人和百姓。影片起初節奏舒緩,軍人、百姓各自享受恬靜、幸福的時光。德軍突襲!沒有預警、沒有增援,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當德軍進攻軍人俱樂部,蘇軍衝出陣地,用工兵鍬、木頭凳子、油桶甚至木板與德軍展開肉搏戰。少年學員阿基莫夫、彼佳少校、安德烈中尉、團政委福民構成了蘇軍群像。4個蘇軍家庭的悲歡離合更彰顯了戰爭的殘酷。在人物方面,俄羅斯影片從來都沒有好萊塢戰爭片中的光輝英雄,而是對蘇軍全景式的描述,平實、有力、不花哨。但幾乎每個人物都給人深刻印象,三位主指揮官的挺身而出,對德軍作戰的應對都各有不同,性格鮮明。親情、愛情也都有展示空間,難能可貴的是都恰到好處,不喧賓奪主。結尾時,兒童主人公阿基莫夫穿越戰爭硝煙迷霧,影片在此處來了個藝術性的升華,逝去的人們隨著硝煙以各種寫實和抽象的形式出現,鏡頭在他們身邊優雅地滑過,背景聲也瞬間變得空靈朦朧,影片中反覆迴蕩的音樂主旋律再次響起,戰爭的殘酷以及對美好的毀滅就這樣以極其藝術性地鏡頭呈現在觀眾前面,從而帶給人別樣的思索和感動。整個影片無論是戰爭場面的宏大,爆炸特效的震撼,惡戰的慘烈,都是近年來少有滴!此外,作為主旋律戰爭大片,還有豐滿的故事和鮮活的角色,以及富有藝術感的鏡頭與畫面,真正做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的「三性合一」。

  拍現代戰爭片的水準,好萊塢第一,看了本片之後(我看的是俄語版的,看字幕,一點也不影響,很有味道!還是第一次看俄語版的電影呢),我感覺俄羅斯堪比好萊塢,只是風格截然不同。特別喜歡俄羅斯影片中那種深沉、悲壯的基調,喜歡那種史詩般的盪氣迴腸。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觀後感_篇二:

  剛剛晚上在影院看了這部大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對我們觀眾而言,這場戰役的結果已經不再重要,在一座註定會淪陷的孤城,惹人之處被轉移到幾千將士喋血孤城的過程,所以影片才以濃墨重彩的筆調渲染了戰役的慘烈。不計結果,才能凸起過程,將戰役的情景和戰時個體的生命軌跡凸顯出來,在殘酷的戰役中彰顯真善美。

  影片既全面呈現了要塞捍衛戰的總體格式,又聚焦個人,表現了戰役狀態下的個體生命。日期時間以字幕形式泛起,帶著歷史的莊嚴感,影片以此為節點,形成了戰前、中、後的線性敘事,戰前明麗的畫面和布滿氣憤但願的景象,與戰役中的冷峻圖景和慘烈戰況形成了光鮮的對比,產生了直逼人心的情感張力。多場戰役場面凸顯了殘酷的戰役過程,這些場景繼續了蘇聯戰役影片的非凡氣魄和對戰士英勇氣概的表現,同時也鑑戒了好萊塢影片中對細節的關注和視覺的異景呈現。主人公沙思卡說:我想像過戰役,卻沒有想到它如斯溘然、簡樸、恐怖。戰役的慘烈直擊而來,刻在驚慌失措的每個人的臉上,遺留在守城戰士殘缺的身體上,印在被坦克碾壓過的死屍上。

  在本片中,我們會看到布列斯特要塞這座具有百年歷史的軍事要塞,在德軍的強力進攻之下,如何保全僅存的一些蘇軍和布衣。1941年6月22日,德軍向布列斯特這座白俄羅斯邊境城市發起進攻,布列斯特與波蘭相鄰,當時德軍已經佔領波蘭全境,向蘇聯發起進攻只是時間題目,只不外蘇軍沒有預料到德軍的進攻這麼快、這麼猛。影片中我們會看到蘇軍前期的武器裝備相對落後,並且沒有坦克、大炮等重火力增援,面臨德軍有飛機、坦克、大炮的全方位襲擊,蘇軍幾乎只有挨打份兒。不外等到蘇軍退到了布列斯特要塞之中,得到了輕微的整頓,他們拿起現有的武器開始進行有力的反擊,這仍舊給予了德軍有效的重創,這也導致了德軍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選擇繞過這座要塞對蘇聯境內發起進攻,布列斯特要塞也成為蘇德大戰中的一座敵後方要塞。片中的戰役場面非常震撼,槍林彈雨配合炮火連天,戰場上的硝煙瀰漫不說,蘇戎行伍中還有德軍喬裝梳妝的奸細混入,蘇軍艱難的戰鬥環境簡直難以想像,當時形容他們身處地獄都不為過。編導這次沒有一味刻畫高大全的人物,影片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有各種性格弱點,良多蘇軍也選擇投降,但始終有人堅持在要塞中和德軍周旋到底,導演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場關於布列斯特要塞的戰鬥,也是在刻畫中戰役中的人道百態,像這樣在場面、情節和表演上都可以出彩戰役片子。

  戰役題材影片深刻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戰役狀態下的個體生命的表現到達何種深度。面臨殘酷的戰役,影片中個體生命的脈動張揚著人道的打動,最大限度的使觀眾產生與角色的共識。影片並沒有過分誇張德軍的醜陋與罪惡,而是著墨於蘇軍的英勇和堅守,最大化地型構了影片的正面性情感。少年個人化的敘事視角使影片在戰役之餘平添一份舒緩的情感色彩,也串聯起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藉此形成了影片的情感脈絡。沙思卡和安雅垂釣的平靜水面被炮火攪動;小夥子和售貨員的甜美熱戀被炸彈扣殺;彼得上校聽到第一聲炮響,就吻別妻子卡秋莎,衝向要塞組織捍衛戰;被德軍包抄的沙布洛夫斯基大尉為了不做俘虜,送走妻子後舉槍自盡……這些小人物被戰役推向了歷史的舞臺,他們無奈、受傷,卻又在時事中盡顯英勇偉大。總值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