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廣州烈士陵園的觀後感

2023-08-02 11:55:18 4

  烈士陵園是後人為紀念中國革命先賢們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的統稱。小編整理的廣州烈士陵園的觀後感,供參考!

  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有感

  來到廣州之後,便聽說有這麼個革命聖地,由於長輩中部分是受過教育的黨員,對我國近現代革命者的敬意,是我從小就清楚的。所以在他們的薰陶下,我心中也充滿了對革命烈士的莫大的崇拜和深深的敬意。於是儘管人生地不熟,還是約了朋友一同去參觀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而後受益頗深。

  到了景點,便看到園外有很多人在門口,足以看出這個地方的知名度,當然,他們都和我一樣是為了感受烈士的壯志情懷而來,於是我們大家紛紛

  大踏步進入這莊嚴的聖地,畢竟石門框上「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幾個硃砂大字和顯舊的柵欄門已經讓我們神往當時盪氣迴腸的時刻,並決定進一步領略。

  步入陵園發現其建築保留近現代風格,當中各種紀念亭和雕像仿佛將我們帶到當時的故事裡,到了烈士之墓圓形的封土前,人們不約而同駐足,就在這時,身邊的一個老人牽著一個小孩,用教育的口吻說:「1927年12月11日,由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領導的,經過了3天英勇戰鬥後失敗了。敵人在廣州屠殺了起義軍民5700餘人,都埋於此。」聽到這裡,不禁讓人扼腕嘆

  息,犧牲了如此多的人,他們是否也給家中寄了《與妻書》之類的遺言,但是他們的死是重於泰山的,他們的家眷會為他們自豪,因為他們在為千萬個家庭爭取幸福和快樂。無意中在石壁上看到朱將軍的題詩「紅花崗上放紅花,血跡未乾映彩霞。奪得政權聲勢眾,中原革命走龍蛇。」歌頌了本次革命豪情壯舉和威武不屈,只為中原革命走龍蛇的烈士精神。來到孫中山先生的雕像面前,雖然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雕像紀念這個偉人,但我總覺得意義不同,價值也不同,這裡是這些革命的發源地,這裡才是孫中山先生帶領中國人民走向自由的開始。陵園東

  面,坐落著一個八角湖心亭,亭上懸掛著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這是為紀念廣州起義後被俘就義,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周文雍兩位烈士而修建的紀念亭。先烈已經逝去,有的事跡我們可以通過文獻知道並紀念,但是有的卻是無名英雄,所以在此僅以最崇高的敬意對他們致敬——為中國人民犧牲過的每一位英雄!現在人們只能用各種石像來紀念他們,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戰甘願為新中國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做奠基石,正如董必武先生所題「血祭軒轅」,足以看出當時先烈們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和膽略。

  雖然他們壯烈犧牲,但是他們的光輝事跡和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通過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進

  一步感受到了共產黨人敢於鬥爭、不怕犧牲、艱苦奮鬥、不斷前進的精神風範,也激勵我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參觀廣州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有感

  4月24日下午,天氣清爽,春風吹拂。在09黨支部的組織帶領下,我們入黨積極分子懷著崇敬感恩的心情參加了「緬懷革命先烈,提高黨員意識」的瞻仰活動。在那裡,我們沉重緬懷了為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1點30分開始籤到集合,浩浩蕩蕩的隊伍乘坐公交來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烈士路,佔地約163萬平方米。暮園坐北朝南,建築規模宏大,氣魄雄偉。是革命紀念瞻仰的勝地,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跡,也是參觀遊覽的名勝景點。

  這座陵園布局莊嚴雄偉,既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又具有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築風格,這在中國是極罕見的。

  陵園莊嚴肅穆,是為了紀念當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戰役中犧牲的72位烈士而修建的。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將散落街頭的72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黃花崗一地安葬之。「黃花崗」一名來源於黃花,黃花即菊花,其熬霜節操,於秋天同賞,喻為英烈,十分恰當。

  辛亥革命的歷次起義中,「三二九」運動是最著名的一次,也是最壯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這次起義極大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鬥志,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前奏。

  下車後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獨特的大正門。正門為有三個拱門的仿凱旋門式建築,門額以花崗巖鐫刻孫中山先生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金色大字,蒼穹有力,閃閃發光。書法正氣飄逸,展現出一位革命先驅者應有的風範和氣概。

  寬闊的墓道兩旁碑石林立,蒼松翠柏長青,繁花並茂,烘託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園內栽有各種開放黃花的草木和木本植物,四季黃花不斷,象徵烈士精神不朽。走過黃花卉,就到了石拱橋和默池。

  經過知識搶答,我明白了石拱橋和默池的設計初衷。石拱橋和默池正處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經之道。遊客走上拱橋,由於斜坡的作用,便會不由自主地把頭低下,就像低頭默念,使人肅然起敬,我真佩服設計者的獨具匠心的才華。

  默池中噴泉四射,象徵著烈士們精神代代相傳,無窮無盡,歌頌了烈士們的不屈精神。

  寬闊墓道的盡頭為七十二烈士陵墓。陵墓以麻石砌成正方形墓基,石砌圍欄四周繞以鐵鏈欄杆。墓中建一墓亭,亭內立有一墓碑,上書「七十二烈士之墓」。亭頂形如懸鐘,寓爭取自由警鐘之意。亭前右側碑亭內立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碑上刻有72位烈土的姓名。左側立一碑,上補刻有至1932年審查所得的14位烈士的姓名,碑名「補書辛亥三月廿九廣州革命烈士碑」。後面是一座紀功坊。紀功坊由前後各72塊青石疊成崇山形,象徵72烈士。這些麻石分別刻上當時國民海外各地支部名稱和個人的名字,作為紀念他們捐款建設墓園有功的「獻石」。紀功坊上的橫額,是12個字的篆文:「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著名的革命黨人章炳麟書寫。頂端佇立著一位高擎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表達了要為建立自由平等國家而奮鬥的革命思想,象徵烈士們為追求自由解放的獻身精神,造型別具一格,頗為壯觀。坊後還立有詳細紀錄武裝起義經過的石碑,字字重千鈞。

  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柱身為倒卷的青龍,柱底為鯉魚躍龍門。這對龍柱,體現了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騰飛而奮鬥的磅礴氣勢。墓寢右側的松樹是孫中山先生1912年親手種植的,當年種有4棵,現在只剩下一棵,是黃花崗墓園繁多的樹木中最有歷史意義的封植。

  我們在陵墓前舉行沉重悼念儀式向烈士致於最為沉重的敬意。所有的入黨積極分子列陣在陵墓前聽支部書記的朗誦黃花崗起義的事跡,然後集體默哀三分鐘,這短短的三分鐘猶如漫長的一生,眼前不斷浮現烈士們不怕強暴,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場景。宣誓完畢接著就是向烈士獻上鮮花,表達我們對烈士的無限緬懷。

  悼念結束後我們有30分鐘的自由遊園觀賞時間。首先看到的是松樹前面是潘達微先生墓。潘達微是廣東番禺人,潘先生當年冒死收殮烈士遺骸受世人稱道,潘先生死後,還葬於陵墓園內,朝夕與烈士們相伴並立碑「潘達微先生之墓」來紀念他。碑後是潘達微先生於1921年寫的《自述》全文,追記了他收殮烈士遺骸的詳細經過。

  墓園的東北角一帶,還立有不少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的陵墓,其中包括「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之墓」,墓碑後刻有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按少將陣亡撫恤馮如家屬及將其事跡宣傳國史館的命令。

  鄧仲元墓園有墓道門樓、銅像、樂臺、八角亭、墓冢和墓表。從墓碑上可知鄧是辛亥革命的名將,積極參加討袁及反對軍閥的鬥爭,功績卓著。當孫中山得知他遭陳炯明暗殺後,覺痛失良將,追贈鄧仲元為陸軍上將。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楊仙逸墓。楊仙逸是「中國空軍之父」,在他的墓園門口上安裝著一架製作精巧展翅欲飛的戰鬥機,似而他正駕駛著飛機在天堂翱翔,可見其對中國近代空軍所起的奠基地位。

  此外,園內還有葉少毅、王昌、梁國一、韋德、金國浩、翁飛龍及越南志士範鳴泰等舊民主革命時期革命烈士的墳墓和史堅如祠。陵園內還擁有兩千平方米綠化面積的園林式西餐廳和茶藝室,內設國際標準的網球場的紫羅蘭網球角。

  在陵園裡周轉,大大小小的陵墓佇立在四周,布局莊嚴宏偉,所有的墓道兩旁排列著蒼松柏樹,烘託出莊嚴肅穆的氣氛,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長眠在這裡的人都是為了革命事業,為了中華民族的前途,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就義犧牲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喚醒了沉睡麻木的中國同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實踐探索著中國前進的方向。他們參與和領導的「三二九」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們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中國的革命事業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中國人民從此看到了新的希望!

  黃花崗精神,是大無畏的,犧牲自我,以解放、服務人民大眾為己任的精神。雖然時代已經變遷,但那種精神是永不會腿色的,我們不應該拋棄它,而應該重拾它,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傳播於人民大眾的心中。

  經過10幾分鐘的知識問答與籤字活動後我們不得不將要離開。這時一陣微風吹過,聳立的蒼松翠柏「沙沙」作響,好像在向我們揮手道別似的,我對這些烈士們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我們尊敬勇敢的烈士們,你們安息吧。

  浩氣黃花,終於可以告慰了一代英魂!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