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與郭襄的關係(張三丰若追求郭襄)
2023-08-02 07:08:31 3
一段故事若能圓滿的結局,那自然是極好的,但略有遺憾的結尾往往能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筆者的老師就曾說過一句話:「人生中有些遺憾是美的。」
金庸的《神鵰俠侶》一書則是在結尾時同時體現了「圓滿」和「遺憾」,圓滿指的自然是楊過和小龍女闊別十六年後重逢有情人終成眷屬,遺憾則是留給了郭襄,她心中愛慕楊過,奈何楊過卻只將她視為小妹妹而已,她後來用了半輩子的時間也未能再見楊過一面。
(張三丰劇照)
不過當郭襄單戀著楊過的時候,那張君寶也對郭襄暗生情愫,他們後來在「郭襄闖少林事件」之後又重逢,他若在那時向郭襄表白,郭襄會為他停留嗎?
一、張三丰與郭襄
張三丰有愛慕過郭襄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書中的多個細節都能看出這一點。
《神鵰俠侶》書末,金庸安排覺遠帶著少年張三丰登場時就給人一種感覺,仿佛這是要讓張三丰接過主角的大旗,尤其是安排楊過指點張三丰三招時尤其讓人有這種錯覺,而他與郭襄的一些互動則仿佛是在為二人的未來埋伏筆。
其實二人之間的感情,還是因為郭襄的善舉,當時張三丰面對尹克西,郭襄則對他說:「你只管放手打去,打不過我便來幫你。」
(尹克西劇照)
而後當張三丰受傷之後,郭襄又表現了自己的關心,原著道:「郭襄一斜眼,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取出手帕,替他包紮,想到楊過便會偕小龍女離去,此後不知是否再能得見,心中酸痛,雙目淚水瑩然。張君寶見人人都神色溫和,獨有這位美麗可親的小姊姊卻傷心眼紅,不明所以,可不敢相問,本來要稱謝的話也說不出口了。」
從這裡開始,少年張三丰才顯得有些在意郭襄。
到了《倚天屠龍記》開篇,二人分別之時,張三丰已是十分不舍,他接過郭襄送他的金絲鐲子後,已是淚流滿面,再到百年之後,他回憶起郭襄,腦海中浮現的仍是那個明豔動人的少女,說他沒有愛慕郭襄,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二、「如果當時」
郭襄在與張三丰分別之際,二人都流下了眼淚,書中是這麼描述的。
原著道:「無色禪師合十行禮,說偈道:『諸方無雲翳,四面皆清明,微風吹香氣,眾山靜無聲。今日大歡喜、舍卻危脆身。無嗔亦無憂,寧不當欣慶?』說罷,飄然而去。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
當然,這裡流淚或許是因為覺遠之死,未必與情愛有關。
不過二人能在華山、少室山兩次相遇,一起出生入死,也算是頗有緣分了,如果當時張三丰開口留下郭襄,讓她與自己攜手一起闖江湖,郭襄會答應他的要求嗎?
其實郭襄也給過張三丰再度接近自己的機會,比如她讓張三丰去投奔自己的父親,說張三丰是英雄少年,郭靖定會收他為徒,可張三丰卻因她一句「姐姐脾氣大」,不願寄人籬下受氣,就沒有聽從郭襄的安排,選擇自己隱居,繼而苦心習武。
(郭襄劇照)
若當年張三丰真去投奔了郭靖,他與郭襄至少還有再續前緣的可能,因為後來郭靖熔鑄倚天劍和屠龍刀後,是將倚天劍傳給郭襄,證明郭襄至少是回過一次襄陽的。
不過即便他除了投奔郭靖之外,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如前文所說,主動表白,留下郭襄,郭襄會作何選擇?
三、郭襄的心聲
先說結論,張三丰若在二人分別時表白,十有八九是會被拒絕的,郭襄不是個優柔寡斷的人,她衝動,且知道自己要什麼,當年楊過縱身一躍跳下絕情谷時,她想也沒想便緊跟其後,完全不顧生死,足見她對楊過一片痴情。
而她拜師金輪法王的時候也表露過自己的心聲,在她看來,愛情是有「先來後到」的。
原著道:「可惜我遲生了二十年。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中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裡,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會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龍女,最多不過拉住她手,給她三枚金針,說道:『小妹子,你很可愛,我心裡也挺喜歡你。不過我的心已屬大龍女了。請你莫怪!你有什麼事,拿一枚金針來,我一定給你辦到。」
她是晚生了二十年,沒能趕在小龍女之前遇見楊過,其實金庸都提到過,楊過心中早已喜歡這個小妹妹,只是已有妻子,斷然不可不做出背叛愛妻的舉動。
而對於張三丰而言,他又何嘗不是太晚遇上郭襄?從二人在書中為數不多的幾次互動來看,若他早些遇上郭襄,或許還真有機會。
不過好在張三丰不像郭襄那般執迷,大丈夫當斷則斷,所以他才能心無雜念地成為一代宗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