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楊雪峰人物評價(時代楷模楊雪峰離開了)
2023-07-24 10:17:56
楊雪峰生前辦公室。
楊雪峰生前的工作筆記。
「人的一生,應當像這美麗的花,自己無所求,而卻給人間以美。」在渝北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巡大隊,大家用這句話來完美詮釋時代楷模楊雪峰。
楊雪峰的雕像立於一座不大的廣場上。褐色的雕像,臉上仍有著那一抹陽光,胸前的警員編號,周圍的街坊鄰居幾乎能背下來,「307143」。
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總會有人注目這裡。不熟悉他的人,看過一邊的簡介,向他鞠個躬;熟悉他的人,每逢周末,來廣場坐一會,像是陪他一陣子。
楊雪峰離開(2018年2月18日)至今已有1年多時間了。他曾經戰鬥的地方仍留有他的餘溫——他離開了,他的故事卻還在繼續。對英雄的追憶,不單單是莫失莫忘,更重要的是將他的精神傳承下去。
他已和這片土地融為一體
7月15日,豔陽高照。渝北交巡警支隊石船公巡大隊門口的匾額上,楊雪峰大隊幾個字熠熠生輝;院子裡剛剛建好的一座玻璃房,未來這裡將作為楊雪峰陳列館;大隊附近的牆上,不時能看到「學習時代楷模楊雪峰」的大字,這是在楊雪峰離開後,附近的村民自掏腰包製作的橫幅。
「楊警官是好人,大傢伙不會忘了他。」路過的老婆婆領著小孫子,專門來參觀楊雪峰先進事跡陳列室,她想讓孫子也成為楊雪峰一樣的好人。
採訪中,兩個年輕後生來悼念楊雪峰。曾經因為騎摩託車沒戴頭盔,他們被正在執勤的楊雪峰發現,原本以為會遭罰,最終只是催促他們戴上頭盔,並被告知「安全無小事,千萬要謹記,下不為例!」從那一刻起,警察的形象在兩個年輕人的心中變得和藹可親。得知楊雪峰遇難,兩個年輕人約定,「每年都要來幾次,悼念楊警官。」
「謝謝,謝謝你們。」每當有這樣的人上門,大隊的民警都會沉默一秒,然後說一聲謝謝,這一聲感謝並不光是因為他們念著楊雪峰,更是感謝他們對交巡警工作的肯定。楊雪峰的同事楊斌說,去年至今,大隊來了很多想要悼念楊雪峰的人,有附近村民,有公安民警,也有從未相識的人,「這是雪峰的榮譽,也是我們堅持的理由。」
本月底,楊雪峰同志先進事跡陳列室將搬到門口的玻璃房子裡,對外開放,也能供周圍老百姓遮風擋雨,裡邊記錄了楊雪峰的生平事跡。「這不光是為了追憶,更是為了傳承,讓雪峰的精神傳承下去。」楊斌說。
未完成的工作筆記將由無數個「楊雪峰」繼續書寫
順著一樓大隊辦公區往裡走,樓梯間的石船公巡大隊警務公開欄裡,楊雪峰的照片還在那裡,只是和其他同事不同的是,他的照片已換成了黑白照。再往裡,楊雪峰同志先進事跡陳列室就到了。
在陳列室的正中間有四個玻璃櫥窗展示著楊雪峰的筆記本、獎狀和他曾經穿過的衣物和警用裝備。「這是楊雪峰同志工作和學習時期的筆記本,上面記錄的內容非常工整。」渝北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巡大隊大隊長黃長富表示,楊雪峰的工作筆記上還記錄著2月18日犧牲當天的工作內容。
每個前來參觀的民警,都會仔仔細細地看這本筆記,有的甚至要求把展示櫃的玻璃拿掉,好好閱讀這本筆記。黃長富明白,大家想記住的,更多的是楊雪峰對待工作的細緻和勤懇。這本沒有記完的工作筆記,就像一粒種子,寫在紙上,看在眼裡,開在每個人的心裡。
在陳列室的另一個玻璃櫥窗裡,楊雪峰執勤時戴著的警帽靜靜的躺在那裡,帽簷上還沾有他犧牲前的血跡。
在大隊辦公區二樓的教導員辦公室,楊雪峰曾經工作過的辦公桌上,還保留著他離開時的樣子。一塊白色的任務板上,關於春運的啟動、組織交通安全聯席會的內容也還清晰可見……
走廊裡,10份《學習楊雪峰同志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整齊地貼在石船公巡大隊學習園地裡。一名來這裡辦事的年輕姑娘順手翻看了起來,看著看著,眼睛就溼潤了。她的耳機裡飄出了幾句歌詞:「有一種力量無人能抵擋,它永不言敗生來倔強,有一種理想照亮了迷茫,在那寫滿榮耀的地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