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至上四柱名字(至上四柱為什麼不是前四柱)
2023-07-24 06:15:10 1
至上四柱的其三:亞斯塔祿
29.亞斯塔祿(Astaroth或Astarte):七十二柱之[至上四柱]之一,統治南方的君主,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29位的魔神,位階公爵,統帥40個軍團。嘴角濡血,全身黑色並散出惡臭的毒氣,右手牽著一支地獄之龍。他的能力是穿越時空,嘴邊掛著提倡自由的學說,其實是教導人們怠惰,因而從天使被打下地獄。英國的傳說也有提到他,訪問浮士德的地獄七君子之一,被敘述成短尾短腿白腹的惡魔。但在《失樂園》中卻又是另一種說法:其原形在西亞一代很多文化皆有出現,別稱甚多,亦稱亞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婦。相傳巴力得知妹妹亞斯塔路生於一枚天鵝蛋中,就去灌木中尋找;找到了,就抱在懷裡孵化出了一隻兔子;兔子長大後成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和巴力同居,後來在巴力危難之際還救過巴力一命。英語單詞Easter的詞源就是亞斯塔路。
復活節兔是復活節象徵之一。作為多產動物的兔子,象徵了春天的復甦和新生命的誕生。乃腓尼基人的豐饒神之一,亦是愛神,是巴力神妹妹同時也為其妻,和巴力的太陽神比對,她就是月之神,因此也是管理陰間的女神,利用破壞來重建地上的秩序。在腓尼基巴力和Astarte乃象徵男人和女人的二大主神。雖然不知道傳入的先後順序,但他在巴比倫及敘利亞就是以修妲女神(愛神,金星神),甚至到了希臘羅馬成為知名的愛神(亦金星神)阿普洛迪。亞斯他錄墮落原因可能還是來自迦南,因為以修妲女神在巴比倫甚至還有戰神的形象,神話中提及他是位嗜血的女神,以經有惡魔的形貌了。這個形象在傳入埃及的Ashtr獅頭女戰神,可能之間融合了巴勒斯坦(或說衣索比亞)另一名和以修妲名字相近的男戰神Ashtar,人稱「另人恐懼者」,也是個獅頭神。中世紀的大惡魔亞斯他錄可能就是從此脫穎而出。在「失樂園」中首次以墮落天使出現。
七宗罪和七原罪各是什麼
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認為是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曾屢次出現在《聖經》、著名繪畫作品及中世紀教會人士布道的題目中,特別是在託馬斯·阿奎那的宗教著作、但丁的《神曲》和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論述猶為著名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同時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所以基督教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sins):傲慢(Pride)、暴食(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慾(Lust)、嫉妒(Envy)、憤怒(Wrath)
傲慢之罪為路西法(Lucifer),貪慾為瑪蒙(Mammon),好色為阿斯蒙蒂斯(Asmodeus),憤怒為撒旦(Satan),暴食為貝魯賽巴布(Beelzebul),懶惰為貝利亞(Berial),而利衛旦(Leviathan)為嫉妒之罪。(對於七原罪所指的人物說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種。)
至上四柱的其四:阿斯莫德
32. 阿斯莫德(Asmodeus[或Asmoday]):七十二柱之[至上四柱]之一,統治北方的君主。七宗罪掌管[淫慾],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32位的魔神,位階為王,統帥72個軍團。他長著三個頭,分別為牛頭、人頭、公羊頭,有一條蛇尾,他手牽一條地獄之龍,另一隻手手持帶有旗幟的長槍(亦有資料說其是擁有絕世容貌和強悍力量的女王)。他可教人數學、天文學、幾何學以及手工藝,他可給人真知,令人不可徵服,他可揭示寶物的所在,並可以保護寶物。
至上四柱的其二:拜蒙
9.拜蒙(Paimon):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9位的魔神,位階為王。七十二柱之[至上四柱]之一,統治西方的君主, 效忠於路西法。統帥25個軍團。稱號是「主天使之王」,長著女性的臉和男性的姿態,戴著鑲有寶石的王冠,騎著一匹單峰駝。他在科學、藝術、秘法方面造詣很深,而且能把這些知識在一瞬間授予人類。
《黑色五葉草》阿斯塔的惡魔排第幾?
排第二。阿斯塔體內的惡魔是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一的阿斯塔祿,被稱為至上四柱之一!
阿斯塔是《黑色五葉草》第一男主角。
有著灰色刺蝟頭的熱血少年,聲音洪亮,個子很矮。跟尤諾・格林貝利奧爾是同一天被哈吉村教會收養的孤兒,兩人既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是競爭對手,曾約定看誰能先成為魔法帝。
因為經常鍛鍊所以有一身結實的肌肉,視力和反應力也非常出眾。
在魔導書獲取儀式後獲得了黑色五葉草魔導書——「反魔法」的魔導書。魔導書中寄宿著一個強大的惡魔,對上位惡魔扎格萊德的稱呼是「前輩」,但對方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被邪惡樹上層級最深的上位惡魔路西法羅猜測是下位惡魔。
相關介紹:
因為沒有魔力的緣故,在魔力至上主義的國家裡經常成為被蔑視的對象,但也因此變得十分堅強。決不放棄地面對困難的性格和行動影響了許多人,令身邊的人都對他抱有好感。另外,由於身為孤兒沒有家人的緣故,把同伴像家人一樣珍惜,對於和夥伴合作戰鬥很執著,哪怕不願合作的人也會被他強行捲入自己的步調中,使之共同戰鬥。
在故事初期,戰鬥方式亂七八糟,在王都保衛戰中得到法格萊恩·凡米利安的指導,學會根據狀況的不同來「冷靜」地戰鬥。
喜歡著修女莉莉,常常求婚卻屢次被拒絕,但仍然沒有放棄。
被諾艾爾·希爾巴和米莫薩·凡米裡歐喜歡著。
真正的身世連魔女之森的魔女王都不知曉全貌。
《黑色四葉草》亞斯塔的惡魔是誰?
《黑色四葉草》阿斯塔體內的惡魔有可能是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一的阿斯塔祿,也被稱為至上四柱之一。
阿斯塔體內的惡魔絕不簡單,曾經的地位可能與路西法相近!不過似乎被路西法擊敗,徹底失去了在冥府的地位,或者說被冥府的惡魔認定已經死亡!當然,該惡魔並沒有真正的死亡,通過失去大部分的力量換取了一線生機,僅留下了反魔法的能力。
解析
從對話看來,阿斯塔體內的惡魔屬於惡魔一族的後輩,因為他稱呼五百年前的惡魔為前輩,而自己卻不肯透漏姓名,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你不用知道我是誰吧?不管你曾經多強,多厲害。只要你輸了,那從現在開始你就要永遠消失了。」
兩惡魔相見,也屬於一種因緣,阿斯塔體內的惡魔,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傢伙呢?其實我很好奇,阿斯塔體內的惡魔到底是什麼來頭呢?同樣的是惡魔一族,在這場戰役當中,卻並沒有出手相救,不但幸災樂禍而且有一種除而後快的感覺。
一方面稱它為前輩證明認識五百年前的惡魔,一方面又說初次見面,這裡是不是有點詭異?一個是沉睡了沉睡了五百年的惡魔,一個是不知道沉睡了多少年的惡魔。這兩個人似乎也有一點恩怨。否則也不會見死不救吧。
五百年前的惡魔,計劃了數百年,就是為了重新得到肉身和魔導書。而阿斯塔體內的惡魔,是否也是為了得到肉身和魔導書呢?阿斯塔不斷惡魔化的身體,雖然實力暴增,但是不是同時說明了惡魔在不斷侵佔阿斯塔的身體呢?當某天阿斯塔完全惡魔化了之後,可能阿斯塔的意識就不復存在了。
惡魔相遇之後,我覺得阿斯塔體內的惡魔大有來頭。這個惡魔也一定在謀劃著什麼事情。即使是同族相遇,不但不出手相救,連姓名也不肯透露,可見藏得夠深,這種如此隱忍的傢伙,一定都不是什麼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