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也要懂一些!手把手教你CPU超頻
2023-07-12 20:23:39
隨著硬體產品升級周期的縮短,現在已經沒有人質疑超頻所帶來的電子遷移危害了。但是,與幾年前的理性超頻潮流相比,如今DIY玩家們的超頻理念似乎出現了偏頗,認為只有那些玩家朋友才可以玩超頻,而且成為了一種發燒級別的專利,其實不然,超頻是對性能的追求,如果在不用多花錢的情況,使得自己電腦整體性能有所提升的話,那才真正是大家所要追尋的。今天我們的話題,不是針對發燒級的超頻朋友,而是對普通用戶所進行的簡單超頻教程,希望能夠讓大家對於CPU超頻這方面有一些了解,不妨嘗試一下超頻所帶來的樂趣。
首先,超頻是什麼?它是使各種各樣的電腦部件運行在高於額定速度下的方法。例如,如果你購買了一顆黑盒X2 5000+處理器,它的實際主頻為2.6GHz,如果想要它運行得更快,那就可以超頻處理器以讓它運行在2.8GHz、3.0GHz或者更高。
為了了解怎樣超頻系統,首先必須懂得系統是怎樣工作的。用來超頻最常見的部件就是處理器了。
在購買處理器或CPU的時候,會看到它的運行速度。例如,黑盒X2 5000+是2.6GHz CPU運行在2600MHz下。這是對一秒鐘內處理器經歷了多少個時鐘周期的度量。一個時鐘周期就是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處理器能夠執行給定數量的指令。所以在邏輯上,處理器在一秒內能完成的時鐘周期越多,它就能夠越快地處理信息,而且系統就會運行得越快。1MHz是每秒一百萬個時鐘周期,所以2.6GHz的處理器在每秒內能夠經歷2,600,000,000或是2十億6百萬個時鐘周期。
超頻的目的是提高處理器的GHz等級,以便它每秒鐘能夠經歷更多的時鐘周期。計算處理器速度的公式是這個:
外頻(以MHz為單位)×倍頻= 速度(以MHz為單位)。
現在來解釋外頻和倍頻是什麼:
外頻是CPU乃至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兆赫茲)。在早期的電腦中,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等於外頻,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對於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兩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頻的意義仍然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大多數的頻率都是在外頻的基礎上,乘以一定的倍數來實現,這個倍數可以是大於1的,也可以是小於1的。
速度等式的倍頻部分也就是一個數字,乘上外頻速度就給出了處理器的總速度。例如,如果有一顆具有200MHz 外頻和10倍頻的CPU,那麼等式變成:
(外頻)200MHz×(倍頻)10 = 2000MHz CPU速度,或是2.0GHz。
在某些CPU上,例如Intel自1998年以來的處理器,倍頻是鎖定不能改變的。在有些上,例如AMD Athlon 64處理器,倍頻是「封頂鎖定」的,也就是可以改變倍頻到更低的數字,但不能提高到比最初的更高。但也有其它的CPU上,倍頻是完全放開的,意味著能夠把它改成任何想要的數字。這種類型的CPU是超頻優品,因為可以簡單地通過提高倍頻來超頻CPU,但現在非常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