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作文精選
2023-07-06 03:32:38 3
第一篇
天是農曆的二月二,人們都說:「二月二,龍抬頭。」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是和古代天文學有關,每年二月春分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晚上上完美術課已經7點了,我和媽媽急急忙忙地來到民主路上向市政府走,這時路上已經有很多人了。我們到了京都崗那就不能往前去了,於是靠邊站了下來。在我和媽媽的前後左右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人潮如流。
這時候,焰火已經開始放了,我看一種焰火正出神,另一種又把我吸引了,它們有的像蝴蝶飛舞,有的像金蛇直衝雲霄,有的在天空中像一顆心・・・・・・我最喜歡的是那蝴蝶形的。在我剛到的時候,它就剛出現過一次,我就喜歡上它了!它先是出現一個蝴蝶的身體,然後兩個翅膀再出現,可是它來得慢,去得快,一下子就沒有了!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它只出現過一次,很漂亮。隨著一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幾個字母,好象是:ILOVEYOU!那煙花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看得人眼花繚亂!也有普通的煙花,它是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菊花,好看極了。突然,我看到一個大瀑布從天而降,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看見孩子們在焰火的海洋中高興得手舞足蹈,大人們也已笑得合不攏嘴。煙花放了半個小時,最後還是結束了。人們談著,笑著,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民主路上又顯出了夜晚的寧靜。
第二篇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裡,有一個在萬物復甦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麼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闢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麵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蝨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託著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第三篇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
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