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電影觀後感
2023-07-27 03:43:08 1
來自作家劉震雲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被稱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小編整理了一句頂一萬句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一句頂一萬句》電影觀後感一:
看上去這與馮小剛常說的電影「觀眾說好,才算好!」有點不吻合,也許這與該片原定在11月11日上映,提檔為11月4日上映有點關係,因為一線影院按原計劃已經排滿,《一句頂一萬句》讓放映方有點措手不及。我想「雙十一」開始《一句頂一萬句》會進入自己該有節奏。
那麼看完《一句頂一萬句》我又想說些啥?
首先,要對年輕導演劉雨霖給予肯定,雖然我內心一致認為《一句頂一萬句》由馮小剛導演執導會更出彩,但是該片能在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影盛會能夠成功入圍,角逐主競賽單元「新浪潮」最高獎項,對主創而言是一種肯定,對華語片來說,也是高度的認可和鼓勵。據悉,影片打破地域國家的限制、衝破文化隔閡,「情動」釜山,其四次放映口碑均人心所向,相當不俗,掀起了一股關於「說得著」與「說不著」的熱議。僅憑這一點就該為劉雨霖點讚!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龐麗娜與牛愛國因這對夫妻,婚後生活日漸平淡,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但是丈夫終日沉默寡言,致使龐麗娜選擇出軌。婚前愛的死去活來,婚後平靜的死水一潭,這是我們有著生活經歷的人都曾遇到,所以影片很容易把自己帶入其中,現實被擊碎,婚姻如死水不起波瀾,在生活的壓抑下,她出軌了,我們不難發現婚後兩口子平淡的無話可說,當我們預感到牛愛國要出軌了,不料先出軌竟是龐麗娜,在男人出軌「有情可原」的語境下龐麗娜出軌就成了「過街老鼠」,影片告訴我們,在對出軌問題上的認知、本身就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
其次,讓觀眾感同身受是,修鞋匠牛愛國被戴綠帽子後,不論是「忍,還是不忍」的內心糾結,還是從懷疑、搜證到借刀殺人的行動付諸,由內而外地塑造了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人物形象。而純粹不浮誇的人物,真實不做作的故事,讓我們常常會透過影片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一點與我當初在讀《一句頂一萬句》小說時的感覺差不多。
《一句頂一萬句》電影觀後感二:
此影片改編於劉青雲的《一句頂一萬》這部作品,導演是劉青雲的女兒。這本書也是那時知道的,也決定讀讀。影片開始是婚姻登記處的場景,片中人物牛愛國和龐麗娜在填登記表格,中途被一對氣勢洶洶的夫妻岔進來,是一對要離婚的夫妻,工作人員問離婚原因,「說不著」;表格填好後,工作人員問結婚原因,「我們說得著。」「詳細點!」「話還沒說,都知道對方心裡想著啥。」,說那話間兩人互相笑著看對方,此時真是一句頂一萬句,影片接下來的故事都在講述「說得著」和「說不著」那些事。
幾年後,牛愛國成了修鞋匠,有了一個女兒,本來很普通的生活卻被打破了,龐麗娜和影樓的蔣久出軌了。牛愛國試圖挽回這段婚姻,終究還是因為兩人不再「說得著」了,龐麗娜最終還是跟蔣久出走了;他上演了一系列追蹤、捉姦、拖著不離婚的戲碼,內心經歷了憤怒、冷靜到釋然的激烈過程,但最終是在偶遇老同學後,老同學的一番話讓他選擇了放手,「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
牛愛國的姐姐牛愛香,39歲,一直沒結婚,為了要結婚,甚至上電視徵婚,最後與鰥夫宋解放結了婚,在與弟弟聊到為啥結婚時,「我想找個說話的」;而結婚後,卻「一句說不來」。
牛愛國偶遇的老同學也是因為「說不著」而離婚。於是「說話」成了婚姻中很重要的情感紐帶。
上周末參加了一個書友線下活動,期間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社群,而我們的聚會也正是因為「說得著」才實現的吧。縱觀現在各種各樣的社群,不就是一群「說得著」的人聚在一塊嘛,至少在某一方面是「說得著」的。有書友說到自己與周圍人在一些方面說不來,所以渴望通過別的途徑認識與自己說得來的人,網際網路時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一句頂一萬句》電影觀後感三:
劉震雲的作品不必多說,《手機》、《一地雞毛》、《我叫劉躍進》等作品都搬上銀幕,還有過幾天那部《我不是潘金蓮》。他的寫作風格,就是那種倚重生活的描寫,帶出了各種各樣的主題,或者揭示或者批判。
但這部《一句頂一萬句》中,所呈現的感覺有些不一樣。電影的主題基調其實就是兩個字:冷靜。不僅僅是對於電影的整體風格,也是對於電影的主角的心態。
作為一部生活氣息很濃厚的作品,個人認為,生活類電影,在這個市場上必須要有一定的話題性作為立足點,不但可以突出話題之下的生活質感,也能吸引觀眾眼球。如《一年到頭》中的春運、《無形殺》中的網絡暴力、《我是植物人》中的醫療黑幕等等,就連同期的《盛先生的花兒》也是因單身女子意外懷孕而引發的事件。
《一句頂一萬句》的話題,是老婆出軌。很有噱頭,有意無意間,也貼合了當下炒得正熱的明星事件。
一個老實巴交的丈夫,一個頗有姿色的妻子。三口之家,七年之癢,紅杏出牆。加之電影中其餘角色出場,構架了一個中國社會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根紐帶——交談。這就是電影所要呈現的主題。
中國講究「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中國,語言是維繫關係中裡最厚重的東西。語言這個東西的順暢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緣,不能靠愛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級劃分,甚至連機緣也靠不上。就像《一聲嘆息》裡,愛情在多年之後,變成了「左手拉右手」,而夫妻之間的情感,在多年之後,也變成了語言之間的維繫。
電影中將故事主題呈現在檯面上的,正是對於若干人物形象成功的點染與塑造。牛愛國、牛愛香姐弟倆之間的對比,用大量生活化的細節所表現出來。姐姐無數次的相親,每次都是話不投機,而與她話最多的,還是範偉飾演的宋解放。用姐姐的故事襯託牛愛國這個老實巴交的丈夫。而將他們擰成一股繩的就是,現實生活所交織的網。
伴隨著牛愛國三番幾次的打算反抗,打算「行兇」,甚至找到了齊溪打算「借刀殺人」,但最終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有的時候,觀眾可能跟我一樣,覺得這個角色很窩囊,活得很憋屈。但隨著後半段,牛愛香與宋解放結婚之後的狀態,牛愛國出行之後,遇到的老同學,以及最後夫妻倆在車站相遇的那一番對話,電影一步一步的闡明所要表達的主題。
在這個市井的普通人生活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成了一張難以掙脫的網。生活於其間的人物面對強大的「環境」壓力,對命運有不可知的宿命感,牛愛國如此,姐姐牛愛香也是如此。所有的角色在面對這張網掙扎的同時,又在適應這一生存環境。
在這老實人牛愛國的故事裡,看到了順服開始,到反抗、掙扎、再到克制,最後不得不選擇適應。其實,姐姐的故事,就是在隱喻牛愛國的未來,她用自己的生活和遭遇,告訴牛愛國,這就是生活。
回到開篇,理智是羅盤,情感是大風,在風浪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向,依靠的是自己的理智。而讓維繫理智與情感之間平衡的,有多種多樣,在《一句頂一萬句》,正是「語言交流」這根紐帶。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