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排名十三個字的姓(但姓這7個姓的人)
2023-07-26 13:10:32 1
我國的姓氏源遠流長,數量眾多,據《中國姓氏紀編》統計收錄,我國共有5730個姓氏。當然,我們經常見到的姓氏其實只有幾百個,宋朝的《百家姓》收錄了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那麼如此多的姓氏分別是怎麼來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姓氏?
按照現代漢語的解釋,姓氏就是表明家族的字,也就是排在你名字前面的那個漢字。但實際上,姓氏是兩個概念,在秦朝以前,同一女子所生的子嗣組成的親族可以稱為姓,這是一種血緣符號,而氏則是姓之下的一個宗族組織。
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的姓是嬴,而氏則是趙。按照《通志》的說法:「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所以,秦始皇常常也會被叫做趙政(考古曾出土《趙正書》)。
簡而言之,姓是不會變的,但氏卻可能經常變化。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商鞅,他是姬姓公孫氏,公孫這個氏表明,他祖上曾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但卻沒有人稱呼他為姬鞅,而更多的是以他的所在國的國名或者封地來稱呼,如衛鞅、商鞅。
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姓氏才合二為一,祖上曾是周天子諸侯的這些人,通常選擇以國為姓(比如陳、周、徐、蔣),或者乾脆選擇了王族的王字作為自己的姓。
有的呢則選擇以城邑名為姓,比如鄒、馮、葉、閻等。還有一種,則是以祖上官職為姓。最典型的就是司馬、司徒、司空、司寇這個四個複姓。
司馬(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農業)位列三公,司寇(管刑獄)則屬九卿之一,這幾個都是朝廷當中地位十分顯赫的官職,所以,古人以祖輩的官職為姓,既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榮耀。凡是姓這三個複姓的,祖上是大官無疑了。
當然,除了這4個複姓,還有3個單姓也是以官為姓。
1、錢
錢姓的來源比較單一,始祖是顓頊的玄孫陸終,起源於陝西,因受封彭國,所以發端於徐州,西周時,彭孚任錢府上士(管朝廷錢幣),後人遂以官職「錢」為姓。錢姓目前分布最廣的是江浙和山東一帶,這也是我國的富庶省份,可見,錢氏後人的分布倒是與錢姓的起源暗合。
2、李
堯時,皋陶擔任理官,掌管刑罰,到商朝末年,刑法官理徵因為得罪了紂王遭遇滅頂之災,後代逃亡山野,以木子(李子)為食,保住了性命,遂改「理」為「李」姓。
到了唐朝時,李姓又成為了皇族姓氏,不過,並非所有李姓都出自李唐後裔,因為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因為歷史原因,也常常改漢姓,比如李自成的李就出自党項李,這個李是沒有堂號的。
3、張
張姓出自黃帝的孫子揮,揮任職弓正,主管弓箭的製造。後來又取弓長之意,後人便將官職合二為一,以張為姓。張姓作為第三大姓氏,堂號非常多,有清河堂、報本堂、百忍堂、正始堂等等。
所以,凡是姓司馬、司徒、司空、司寇、錢、李、張的人,祖上一定是大官出身。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這7個姓氏外,還有很多姓氏的起源也是以官為姓,篇幅限制,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