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後感

2023-07-27 01:31:28 1

  柴靜的《穹頂之下》觀後感

  今天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感觸頗深。

  以霧霾是什麼,它有什麼危害,它是怎麼來的為主線貫穿下來,我們國家的煤、油、環保部怎麼了?我們該如何做?清晰條理的脈絡,層層遞進的問題讓我們大家應該強烈的意識到,我們的政府、企業還有我們自己都要去做什麼、都要去怎麼做。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不惜以犧牲碧水藍天為代價,國家的能源體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有了慘痛的教訓,難道我們還要將歷史重演嗎?大家經常會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是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說的那樣,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可以選擇綠色的出行方式、不買劣質煤炭,看到冒黑煙的柴油車、工地上塵土飛揚的土堆等可以試試撥打12369舉報......

  願我們的行動能彌補我們曾經對大自然的傷害。

  《穹頂之下》的觀後感

  看完《穹頂之下》,評論是眾說紛紜,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我不是來刷屏的,因為當我看到所有人轉發評論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可是我內心中還是想知道一個部門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為什麼一個人可以把它攤在桌面上說。觀後感是很震撼,她沒有說教,而是身臨其境,然後讓你跟著她身臨其境,環保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是從我做起。

  它只是引導我們認識問題,引導我們思考,而解決問題絕不是像說起來那麼簡單的,看完之後發現太多的東西牽扯在環境問題裡,你能怨某個部門或某個產業嗎,能怨政府不給力嗎,因為轉型看似可以解決問題,實際牽扯太多,要考慮的因素太多。

  換句話來說人花自個兒的錢費自己的神卻操大家的心,道義上是沒錯的。先別說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關咱們的事,唯一和我們有關的就是,我們都是環境汙染的受害者。柴靜此舉,我們不該感恩嗎?

  《穹頂之下》紀錄片觀後感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曼德拉

  這是三點十一分的鄭州,此刻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甚至難以下筆。

  我用了一個小時看完了這部讓我多天之前有所期待的紀錄片,儘管從理性的角度去看,《穹頂之下》依舊是一如既往地延續著央視紀錄片的那種姿態:故作克制的煽情;縱觀歷史的貌似恢弘;居高臨下的自我感動,提前預設論點的尋找證據。但是不得不說,我被觸動了。

  從上高中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科幻,尤其是關於人類社會未來的科幻,還記得劉慈欣(好像是南陽人)寫過一篇《地火》,關於煤炭生產改造從而導致地火產生的科幻小說,文章的最後,模擬一個120年後的初中生參觀煤炭博物館後寫的日記,裡面寫到:我們不必留戀所謂過去的好時光,那個時候生活充滿艱難危險和迷惘;我們也不必為今天的時代過分沮喪,因為今天,也總有一天會被人們稱做是——過去的好時光。過去的人真笨,過去的人真難。

  也看過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的《明天之後》,bbc拍的很多紀錄片,只是那似乎離我太遠,遠到當時的觸動轉頭就被我遺忘,只是在偶爾的場景中被引用。然後今天,當我看完柴靜拍攝的《穹頂之下》,其中的畫面,讓我久久無法平復,那些場景如此熟悉,就在我生活的邊上,大工地的揚塵、工程車的黑色尾氣、高高的煙囪、餐館的排煙道、加油站以及看不見籃框的球場。我才知道,原來我生活的這個城市,如此的模糊,模糊的如此脆弱。

  我不想去討論所謂的能源結構調整,不想去思考國家能源局的改革以及那些深奧的技術問題,我只是默默地給自己幾個提醒:

  1、下載一個空氣品質報告的手機app,每天早上關注一下,遇到重度汙染時,發給自己最愛的幾個人還有自己的學生;

  2、以後五公裡出行,除非必須,儘量步行或者電動;

  3、去加油站加油,看看他們的油槍是不是加裝了防洩露裝置;

  4、去淘寶上買幾個口罩;

  5、看到有汙染情況,撥打電話12369;

  ……

  我看了看此時鄭州的空氣汙染情況:輕度汙染。

  我知道,明天去開會,我不開車,早起十分鐘,電動到公交站,公交出行,哦,還有,戴口罩;

  我只是不想為明天的空氣汙染,增加哪怕0.1的多餘的數值;

  我只是不想讓我生活的這個城市,變成我不想看到的樣子;

  「我不怕死,只是不想這麼活」

  「我也絕望,但我不想犬儒下去「

  有一天我們都學會說不,「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不再推諉」,我站出來做一些什麼,要做的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