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7-27 04:34:19 1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每一位黨員幹部,應該每日三省身,修正人生航向,以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初心,實現我黨建黨的初心。下面是企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企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xx一: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關係到事業的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視了作風題目。假如黨的作風出現了題目,那必將會失往人民群眾的信任。黨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之下。水可載船,亦可覆船,假如失往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擁戴,那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黨的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乃至黨的生死存亡。
其二是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任何一個時期,都重視艱苦奮鬥、團結一心、不怕犧牲、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才讓國家和人民有了今天來之不容易的成績。但是,「情勢主義、官僚主義」卻存在於一些領導幹部身上,有的還表現得很突出。情勢主義害人,情勢主義是做秀,情勢主義違反「實事求是」的精神。官僚主義讓黨和群眾分開,讓魚和水隔離,離開水的魚兒能活嗎?
作為一名法官,我清楚的識到:在百姓的眼裡,法官是國家和法律的化身,是社會正義和社會良知的象徵。法官要不負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必須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專業知識深厚的、司法技能嫻熟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審判工作的規律性和特殊性,要求從事審判工作的法官必須具有獨特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具備深厚的法律知識功底和豐富的社會經驗,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知識背景和教育經歷,接受統一的職業訓練。這樣才能使法官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不出現偏差,才能保證司法公正。通過加強自身職業化建設,可以逐步形成一個具有堅定的法治信仰、良好的專業訓練、嫻熟的司法技能、優秀的職業素養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的整體,從而形成特有的職業傳統和職業氣質。近年來,我國許多學者、專家呼籲法官隊伍應當由「社會精英」組成,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這是因為法官肩負著依法公正獨立行使審判權案件的重任。這不僅關係到千千萬萬個當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社會的經濟秩序和治安秩序,關係到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的實現。因此,法官必須加強修養,使自己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法官如果不加強自身修養,就不會成為一個合法的法官。
在今後的司法工作中,我將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以群眾呼聲為遵循、以人心向背為考量,緊密聯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自糾自查,自覺抵制不正之風,預防司法「微腐敗」,積極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緊緊圍繞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做好審判執行工作,公正司法,廉潔辦案,為法治臨川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企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xx二: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十月,寒露初降、丹楓盡落,農事稍畢,先民們打點著整年的收成,準備迎接冬日的來臨。十月,在古老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從來都是個收穫的月份。
然而,共和國的十月,在收穫之餘卻夾雜著些許別樣的苦澀和沉重,八十年前的那個十月,數以十萬計的紅軍將士以生命為刃、以鮮血染戟,踏過茫茫草原、翻過皚皚雪山,歷經千辛萬險終於到達陝北,保留了革命的火種,並最終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長徵,是兩萬五千裡的漫漫長路,更是一部史詩、一種精神、一種理想和信念,長徵的勝利就是共產黨人崇高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的勝利,八十年過去,這種理想和信念不僅從未過時,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歷久彌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新的長徵路上,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堅定,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永遠為了真理而鬥爭,永遠為了理想而鬥爭。」
新的長徵路上,有了這種理想和信念,就可以不畏艱險、大步前進,天塹可以變通途;相反,失去理想和信念的支撐,則可能在新形勢下迷失自我。新的徵途之上,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蘇榮等黨內的高級幹部先後掉隊,山西的塌方式腐敗、周永康蘇榮等人的家族式腐敗更是觸目驚心,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他們最初站在黨旗下宣誓的時候一定也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忱,當他們最初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也一樣有著懷揣遠大的抱負、敢教日月換新天,然而,他們最終忘記了他們身上所肩負的使命,更忘記了曾經他們在黨旗下的誓言和年輕時的理想,沉淪迷失在新的徵途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新的徵途上,唯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初心是什麼?就是讓我們當初心潮澎湃的念想,是讓我們甘願臥薪嘗膽的理由,是讓我們能夠逆流而上的動力。
不忘初心,是不忘記自己的根本是什麼。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在於人民。黨的力量來自人民,黨的根基立足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們黨執政的目的是為了帶領人民創造豐富的物質生活,帶領人民實現崇高的精神生活,保證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共同富裕,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所以,我們黨從一開始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與人民建立了血肉聯繫,從而也贏得了人民對我們黨事業的大力支持。新的徵途之上,就是要保持這種優良的傳統,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優良的作風。
不忘初心,就要持之以恆的為實現遠大目標而不懈奮鬥。明代的心學大師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沒有目標,就會在旅途中迷失自己。我們黨在成立起就將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共產主義的實現不是一句空話,這需要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我們黨已經成立95年,執政67年,「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突出的擺在了我們面前」,這是值得每個黨員幹部警惕和警醒的。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每一位黨員幹部,應該每日三省身,修正人生航向,以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初心,實現我黨建黨的初心。
企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0xx三:
「基層嘛,抽抽菸、喝喝酒,以前在這一塊大家都是很正常,感覺很正常。」這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審計局局長萬小保在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中講的一段話。
因為接受當地一名村幹部送的一條香菸,區紀委約談了萬小保,但他「開始時有點想不通」,認為自己並沒有給對方辦事,只是平常的禮尚往來。被約談後,萬小保「才很警醒」,認為「這件事可能對我後半生起很大作用」。因為那個村後來出了事,他是搞審計的,村裡可能想讓他在審計方面關照一下。
因為一條煙被約談,在不明就裡的人看來,可能會認為小題大做,甚至是多此一舉。實際上,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正如約談萬小保的區紀委工作人員所講,「這種所謂的禮尚往來,其實是很危險的」,是「權力的一種變異」,或是「腐敗的一種變異形態」。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針孔大的窟窿,鬥大的風。不僅老話如此講,活生生的例子也在現實中不斷上演。
還以片中的內容為例。「我現在想真的有一點點的放鬆、放縱,最後那種真的就,真的後頭是萬丈深淵。」「就有些事它不當事兒,它有可能後面跟著很多挺可怕的事兒。就是你可能不經心一個事兒,後面跟著不知多少利益周轉呢!」這是身陷囹圄的北京市委原副書記呂錫文在片中說的一番話。正是這「一點點的放鬆、放縱」,還有那些「不當事」的事,使曾經擁有輝煌人生的呂錫文最終跌入「萬丈深淵」。此時的呂錫文,「真的覺得後悔死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只可惜,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事至如今,留給呂錫文的只有無盡悔恨。
一開始是小毛病,後來演變成大問題;一開始只是輕微違紀,慢慢卻走向違法,這個漸進過程被無數貪腐案例驗證。因此,為了防患於未然,為了防止昨天的好同志變成今天的階下囚,必須抓早、抓小。發現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從關心愛護同志的角度出發,絕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小事也不能小視。
這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理念發生的重大變化,就是黨紀嚴於國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這一形態加上其他三種形態,就是被稱為「四種形態」的全新監督執紀模式。
這一監督執紀模式只是剛剛開啟,但效果已經顯現。我們相信,在未來正風反腐實踐中,這一從黨的歷史和從嚴治黨的實踐中科學提煉出來的有效做法,必將更加深入持久推進。對此,各級黨委、紀委不僅要有清醒認識,更要積極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