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警示教育片《「蠅貪」之害》觀後感
2023-07-28 17:41:43 3
《「蠅貪」之害》以「蠅貪」之醜行、「蠅貪」之特點、「蠅貪」之根源、「蠅貪」之啟示為題,收錄了全市近兩年查處的十起基層侵害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蠅貪」之害》觀後感【1】
啟示一:反腐要解決「上熱下冷」的問題。打「老虎」雖然大快人心,但老百姓更關注身邊的腐敗:作風頑疾、工作拖沓,故意刁難、吃拿卡要,濫用職權、暗中尋租,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汙侵佔、私分濫發,靠山吃山、監守自盜,更有甚者,同黑惡勢力勾肩搭背、沆瀣一氣。「蒼蠅」雖小,或獨來獨往,或成群結隊,嗡嚶於基層,往返於利市,什麼錢都敢拿,什麼錢都敢花。看病要給「紅包」,上學擇校要「走後門」,低保資金發放「講人情」,惠農資金成了「唐僧肉」,群眾的「養命錢」也敢取,一丁點大的權利也要「用幹用盡」,「幾分錢」的利潤養成「巨貪」,瓜菜大棚補貼資金撂倒12個農業局長,如此等等。「蒼蠅」竟然養出了「老虎」的胃口,最後竟成了「嗜血蒼蠅」。
啟示二:「蠅貪」成群,其害如「虎」。「小官貪腐」不僅存量大,而且損害範圍更廣,危害也在逐漸加大。剛剛才發現「表哥」「房叔」,媒體又曝出家中被搜出上億元現金的馬超群,更不會放過「級別最低、數額最大、手段最惡劣」的「野蠻女貪」羅亞平、貪腐近3.8億的張新華,一次次刷新「小官巨貪榜單」,不斷挑戰公眾的心理底線。
啟示三:勤拍「蒼蠅」,嚴懲「貪蠅」,是反腐敗應有的「功力」。「老虎」也好,「蒼蠅」也罷,都是社會之害。貪官也有「潛伏期」,今天的「蒼蠅」可能就是明天的「老虎」。「蒼蠅」量多面廣問題雜,勤拍「蒼蠅」,嚴懲「貪蠅」,不放過任何一個「蚊蠅」,也是反腐敗的題中之義和應有的「功力」。「蒼蠅」雖小,但卻離群眾最近,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不勝其煩、極為痛恨。「蒼蠅」謀的私利與一些大的腐敗相比,雖然數額不大,但那些卻都是從群眾手上奪過去的、從嘴裡搶走了的,直接戳到老百姓的痛處,群眾有「切膚之痛」,有「殺身之感」。更何況,衡量反腐的成效,不能只看數據,立了多少案,處分了多少人,挽回了多少經濟損失,出臺了多少制度,更要讓真正群眾看得到紀律法規的「威嚴」,體會得到政治生態的「清朗」,享受得到從嚴治黨的「成果」。
啟示四:反腐最終是要管住權利的邊界、補好制度的漏洞。防止「小官大貪」,避免由「蠅」變「虎」、縱「蠅」成「虎」,應該從一些從上到下無孔不入的權力腐敗中,看到制度監督的鬆懈和滯後。不能再任由「內部監督太軟、群眾監督太遠、紀檢監督太晚」發生,不能讓「把權力關在籠子裡」寫在紙上,停留在口頭上。要從事前預防入手,從法律、法規、制度等多個層面加強監督和管理,從體制、機制上實現對大大小小權力切實而有效的監督,架設「高壓線」,安裝「防火牆」,鋪設「鐵絲網」,讓權力真正見到陽光。
《「蠅貪」之害》觀後感【2】
「看完這部警示片,深切感到「蒼蠅」雖小,但危害不小,對群眾而言比「虎害」更有切膚之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集中整治工作為契機,提升群眾「獲得感」。」觀看市紀委拍攝的警示教育片《「蠅貪」之害》後,南豐縣各鄉鎮紀委書記都深有感觸。
8月以來,南豐縣各地積極組織所屬黨員幹部和職工觀看《「蠅貪」之害》專題片,讓觀看者從身邊的真實案例以及違紀者的懺悔中吸取教訓、以案為鑑、警鐘長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權力觀,踏實做人,廉潔從政。截止目前,該縣共集中播放該片達63場次,觀看人數800多人。圖為該縣國稅局觀看該片現場。
《「蠅貪」之害》觀後感【3】
一隻「蒼蠅」禍害一群人,可惡,該拍。如果「蠅貪」成群,那危害勢如猛「虎」,因此,「拍蠅」必須有一隻拍一隻。
中央早就提出,反腐敗鬥爭要抓早抓小,對存在的問題早發現、早處置,防止小錯釀大禍。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總結「蒼蠅式」腐敗案件,其特點是均發生在基層,單看違法行為似乎都不是很嚴重,但與「大老虎」遠在廟堂不同,「蒼蠅」就在江湖,直接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扭曲社會公平正義,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的危害之深之遠不容小覷。
反思「蒼蠅」的出現,一方面是個別人以權謀私、奢侈腐敗、作風渙散,另一方面社會風氣不正,容忍「潛規則」,「蒼蠅」就堂而皇之地打著「工作需要」「情有可原」等藉口,大肆謀私、斂財。
檢察機關加大查辦,既是維護群眾利益、保護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是挽救幹部,避免「蒼蠅」變「老虎」,釀成大錯。
防止出現「蒼蠅式」腐敗,打擊的一手要硬,預防的一手也得硬。關口前移,完善落實各項管理監督制度,把權力真正關進位度的籠子;在全社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剷除「蒼蠅」式腐敗的文化和社會土壤,讓「小問題」不再被小視、「潛規則」四處碰壁。預防不鬆懈,「蠅貪」就不會成群,即使有那麼一兩隻也不怕,定打得他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