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戰爭巨製《建軍大業》觀後感
2023-07-28 11:19:17 2
單從《建軍大業》的首款預告來看,血性剛烈、場面宏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樣的名口號。下面是《建軍大業》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熱血戰爭巨製《建軍大業》觀後感【篇一】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製,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1927年4月,上海爆發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批黨員幹部被屠殺。共產黨人拿起武器,在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等人的領導下,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一支全新的強大軍隊誕生了
熱血戰爭巨製《建軍大業》觀後感【篇二】
《建軍大業》是電影「建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作《建國大業》在2009年上映,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11]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建黨偉業》於2011年上映,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影片由香港導演劉偉強執導,曾執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黃建新和韓三平改為擔任監製一職
熱血戰爭巨製《建軍大業》觀後感【篇三】
《建軍大業》作為建國三部曲的最終篇,目的是獻禮建軍90周年,聽起來就紅又專、偉光正。
而且我一直沒想通,為什麼前兩部是《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第三部不叫「雄業」或者「霸業」,而是又叫回了「大業」?
之所以會認為《建軍大業》能走上主旋律正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影片的監製和導演。
每次我提到黃建新這個名字,就忍不住想要安利一下他在九十年代作為導演拍攝的一系列現實題材作品——《站直囉,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
這些電影的現實諷刺性之強放在今天都令人瞠目,比如《背靠背,臉對臉》對中國官場生態的講述,連之前火爆的《人義》都相形見絀。
既然啟用了劉偉強這樣的香港商業片導演,我十分希望《建軍大業》能一改《建國大業》與《建黨偉業》平鋪直敘「數星星」的獨特風格,像《湄公河》與《威虎山》那樣,能打磨好電影的情節和主題。
《建軍大業》講的是南昌起義,而這段故事裡包含政治陰謀、血腥清洗、黑幫暗殺、鬥智角力以及戰場與炮火。
更重要的是,從直接結果來說,南昌起義並不算徹頭徹尾的成功。
這點上恰好又與《敦刻爾克大撤退》所講述的故事不謀而合,都是一場意義重大的失敗。
說實在的,這樣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好題材,放在好萊塢肯定是要搶破腦袋的。
如果這麼一個可以深挖的好IP被浪費了,先烈們的棺材板只怕都要壓不住。而讓我最擔心的是,《建軍大業》被拍成歷史課本。
歷史課本是什麼?是記述,是給過去下一個口號般的結論。
好電影,要看到鮮活如在你我身旁的人物,而非一個個人名。
好的戰爭電影,要看到戰場的血腥殘酷和鬥爭的艱苦卓絕,而非手撕敵人。
好的主旋律電影,是要讓觀眾心甘情願的信以為真,而非「閱讀並背誦全文」。
這是我的理解。
劉偉強擁有港式商業片的拍攝思維,但又愛在作品中引用「毛主席語錄」,且他的幾部優秀作品都有著強烈的價值觀傳達。
所以,劉偉強完全有可能拍出一部既有娛樂性,又有思想表達的《建軍大業》。
同時,他在以往的作品中也很擅長處理群戲,總喜歡拍幾組人之間的鬥智鬥勇,能把人物關係複雜的故事講得有條不紊。
所以,真希望劉偉強能把《建軍大業》按照《無間道》的套路去拍,這才有可能獲得觀眾青睞。
《建軍大業》從選角曝光開始,就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就因為片中有眾多的小鮮肉加盟。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