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哈薩克電影《鮮花》觀後感

2023-07-28 10:06:48 3

  大型故事片《鮮花》,以哈薩克族即興彈唱表演的原生態文化形式阿依特斯和草原生活為敘事背景,講述了一個飽含濃鬱哈薩克族氣息的唯美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鮮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兒童影片展觀後感專題

電影《庫爾班大叔上北京》觀後感學生觀《庫爾班大叔上北京》觀後感哈薩克電影《鮮花》觀後感《鮮花》觀後感烏魯木齊的天空觀後感烏魯木齊的天空電影觀後感真愛觀後感500字彙集《真愛》觀後感【最新】買買提的2008觀後感兒童故事片《買買提的2008》觀後感會唱歌的土豆觀後感民族團結教育片《會唱歌的土豆》觀後感

  哈薩克電影《鮮花》觀後感【篇一】

  鮮花,這個名字並不符合影片的名族風格。哈薩克,很陌生的民族,生活在邊疆草原,冬不拉和阿肯,整個影片給了我全新的異族風貌。厚厚的雪、遼闊的草原、草原上的鮮花點點、策馬、歌聲。。。。我們對西北草原的所有嚮往,它都有。影片在優美的風光裡講述著現代對傳統的侵襲,一個女子對傳統的堅持。

  影片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現狀的影子。不僅在邊疆,縱便是在江南的農村,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危機。如何保持古老的傳統,如何融入奔騰的現代?我們常常在各類文字、各種熒幕上看到很多人對此的探討。矛盾的《香市》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香市所表達的主題完全不同,不過我們倒也可以藉此思考,現代對傳統的侵蝕,背後宏大的時代主題是什麼呢?

  一個極富天賦的草原女子,為著唱歌,在愛情、親情、傳統之情之間。

  這類影片有一個共同的旋律,撫平傷痛,撫平衝突,我想我們也可以理解,這麼優美的風光裡,再激烈的衝突也能緩下腳步。

  鮮花在庫爾邦節降生,這就像我們的神話傳說,一個有特色的人出生總會有一個有特色的出生故事。父親的突然去世,啞巴開口,第一句話是唱給父親的哀歌,忙忙的雪,哀哀的歌,深深的情,在小鮮花的眸眼與皓齒中,叫人動人流淚。鴿子飛了,老阿肯走了。

  在愛情的抉擇上,王子和公主沒有選擇從此過上幸福生活的路子,在現實面前,鮮花選擇了日子,選擇了平靜。愛,是可以培養的;情,是可以日月積累的。在生活面前,我們並不一定會選擇我們曾經的砰然心動,我們選擇了細水長流。《鷹隼大隊》中沙溢扮演的角色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柴米油鹽,才是生活的選擇。

  陌生而新鮮的旋律,優美而詩意的語言,在冬不拉的彈奏裡,風情別樣。一個民族的符號,總是值得我們欽佩的。我總感嘆中華的博大,東南西北,同一個國度,風俗差距這麼大。不過,本質卻是相通的,對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讚美。氈房裡的對歌和劉三姐的對歌不是很相像嗎?

  同樣的故事,如果放在我們的芝麻瑣碎裡,它一點都不值得談起,當同樣的故事用一個我們不了解充滿好奇的瓶子裝起時,它有了異樣的光彩。所有的傳統,無論哪個民族,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我們品讀。

  哈薩克電影《鮮花》觀後感【篇二】

  昨天CCTV6看的一部電影,《鮮花》,可以說被電著了,如果不是幾次盯著演員的嘴形看,發現確實講的是和字幕一樣的中文,我真願意相信它是一部哈薩克斯坦國人借新疆的景拍的電影。過後到豆瓣查,不僅是演員,連導演也是哈薩克族的,難怪能拍得那麼地道。

  中國一直號稱有56個民族,但有幾個少數民族電影人,我是說真正的還流淌著自己民族血液的電影人。

  電影中的女主人公鮮花,幼年時失語,受小同伴們嘲笑,慈愛的老父親卻相信她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女阿肯,在父親去世送葬的那天,5歲的鮮花突然開口唱出了父親一直彈唱的歌。長大後的鮮花如父親所願成為一個優秀的女阿肯,經歷了美好卻註定要放棄的初戀,與一個平凡的鄉村醫生結婚,婚後感情融洽,丈夫卻遭遇意外而身亡,鮮花再次失語,在得知自己已經懷有新生命後,又重新恢復了生存的勇氣。

  看了約十分鐘後,終於忍不住向W和Z發了簡訊,推薦她們去CCTV6領略一下新疆的美麗風光,這兩個是去年起就開始念叨著讓我組織去天山草原的同事。巧的是,W其實在我發簡訊前就已經被新疆的北國風光吸引,象我一樣早就將遙控器定位在CCTV6了。電影結束,W簡訊說「一起去新疆吧」,我說「好呀」,W又感嘆說,「其實先結婚後戀愛也挺好」,我說「是啊,婚姻,其實只要男人本分能幹,知道疼女人就行」。

  看來,《鮮花》打動我倆的,不只是新疆的絕美風光了。

  可惜,怎麼從沒聽說電影院排過這部片子,很願意再到大屏幕上去回味一次這部電影。

  哈薩克電影《鮮花》觀後感【篇三】

  哈薩克電影《鮮花》是第一個講述哈薩克民族女阿肯的故事:

  阿肯:是哈薩克群眾對民間歌手的稱謂。阿肯知識豐富感情充沛文思敏捷即興彈唱出口成章。他們除了能彈會唱,還會背誦許多民間傳說、詩歌、故事,並能創作。可以說既是民間文學的繼承者和整理者又是藝術表演家。

  冬布拉:草原上的阿肯無論騎馬漫遊到什麼地方,他們都身不離「冬布拉」。冬布拉是哈薩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樂器。它有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這種樂器十分輕巧音質優美哈薩克牧民都會製作。

  電影講述女阿肯鮮花的成長故事愛情親情故事簡單直白音樂服飾帳篷裡的色彩風趣的哈薩克諺語直接是哈薩克語言的表述所有形式都那麼哈薩克風情就獲獎了國外的據說2010年夏天上映的時候把住在北京所有所有的哈民聚集一起免費給觀摩了看看看看少數民族的力量!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