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泊牛渚懷古創作時間(李白名作夜泊牛渚懷古是一首奇怪的五律)
2023-07-28 10:12:03 2
前言李白有一首比較特殊的五律,《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這首詩在大多數唐詩選本中,都被歸類於五律,但這是一首不對仗的五律。詩中的牛渚就是大名鼎鼎的采石磯。
一、不對仗的古律
在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詩體》中,他提到了兩種律詩:
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
五律有嚴格的要求,平仄、押韻、粘連、對仗。但是這首李白的五律卻沒有一聯是對仗的。
其實類似的不標準五律七律還有不少,例如大名鼎鼎的崔顥黃鶴樓,上半首不但不對仗,而且也不符合平仄的要求,即失對又失替。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上半首幾乎就是古體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下半首,是標準的七律)
而李白這首,是完全不對仗的五律,一般五律對仗在中間二聯,但是李白中間二聯都不對仗: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二、牛渚與采石磯李白乘舟夜泊牛渚,感慨賦詩。這個「牛渚」,在今天安徽省的馬鞍山市,
渚,指水中的小塊陸地。牛渚是指牛渚山,《太平御覽》卷四六引《輿地誌》:
牛渚山首有人潛行,雲此處連洞庭,傍達無底,見有金牛狀異,乃驚怪而出。牛渚山北謂之採石,按今對採石渡口上有謝將軍祠。
磯,突出江邊的巖石或小石山,牛渚山突出江面的部分,叫做牛渚磯,李白曾有詩《牛渚磯》云:
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
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
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
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
牛渚磯就是采石磯,如今這裡成了五A級的景區。
采石磯的名字,出自這座山中的一口古井:赤烏井。據說這是采石磯最古老的文物。
傳說三國時東吳赤烏二年,建廣濟寺的時候,挖掘此井得到一塊彩色的石頭。這塊石頭被雕刻成香爐供奉在寺廟內作為鎮山之寶。
采石磯的名字,因此而來。
如今遊覽采石磯的時候,還可以在廣濟寺不遠處看到這口古井,上覆一亭,名曰赤烏亭。
井邊的廣濟寺也是一座古寺,歐陽修的好友梅堯臣曾有《登採石山上廣濟寺》詩云:·
船從山下過,直上見僧軒。
系纜當磯石,緣崖到寺門。
短籬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卻看滄江底,帆歸煙外昏。
三、採石江邊李白墳,
中唐詩人白居易,曾有七律《李白墓》詩云: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渚蘋溪草猶堪薦,大雅遺風不可聞。
李白曾經多次經過采石磯,也寫了不少吟詠采石磯的詩篇。相傳李白在采石磯江邊,因醉酒而捉月落水而死。
後世詩人到此多有吟詠。梅妻鶴子的宋朝詩人林逋,也有有《採石山》詩云:
危閣閒登日漸曛,整屏晴雨枕江濆。
秋稜瘦出無多寺,古翠濃連一半雲。
坐臥不拋輸釣叟,往來長見屬鷗群。
翻然卻怪宣城守,是甚移將李白墳。
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當塗縣令李陽冰將他葬於采石磯龍山東麓。到了唐元和十二年(817年), 宣歙觀察使範傳正遷葬李白於他處。
今天在采石磯景區內,有太白樓、李白紀念館。但是李白的墓地,已經不在采石磯,這裡只有他的衣冠冢,其墓地在當塗太白鎮太白行政村。
結束語
作為北方人,對於馬鞍山這個地名總感覺很生疏,對於采石磯、牛渚、當塗更熟悉一些。采石磯的這一段長江,也被叫作烏江。李清照曾有《夏日絕句》寫到: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據說,項羽當年就在江的對岸自刎,楚漢相爭就此結束。只是老街沒有機會到江的對岸去,不知道那裡還留下什麼歷史遺蹟。
@老街味道
有孤篇壓全宋的詞嗎?其實孤篇蓋全唐也是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