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愛情電影:鐵達尼號觀後感

2023-07-28 23:15:53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

 
 鐵達尼號觀後感【篇一】

  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鐵達尼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首航美國紐約;4月14日晚上11時40分左右,鐵達尼號在大西洋北緯41度46分、西經50度14分處,撞上冰山,並在兩個半小時後沈沒。

  當很多年前《鐵達尼號》在中國公映的時候,我還是個不省人事的小孩。後來在讀初中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這部電影。整部影片都使自己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儘管漫長的前奏稍顯煩瑣但直到沉船的那些片段還是看的讓所有人是驚心動魄。

  很難把這本影片歸到哪一類,愛情、災難、悲劇、人性、藝術、甚至海底考古都有所涉及,有的人感動於Jack與Rose的悽美愛情,有的人感動於沉船前「婦女兒童先上」的人性光輝,有人感動於沉沒最後一刻親人間的生死離別,有人感動於小提琴師在恐懼和絕望中最後拉的《NearerMyGod》安眠曲,也有人感動於滿面皺紋的老Rose在回憶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時候的悵然若失,總之JamesCameron的煽情片段吸引了懷抱這種心理去看這本電影的人,不得不承認去看《鐵達尼號》時是將自己作為這首巨輪上的一名乘客的角度去看的,當你如實的感受到海水無情地湧入鐵達尼號,而耳邊充斥著人們或絕望或堅定或信仰的面對死亡的態度時候,自然能深刻體會到「生死兩茫茫」的滋味,海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死亡,可以讓生命的價值變得偉大——站在這樣的一個高度,我們來觀望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許多的感慨與唏噓。如蟲子一樣平凡的人太多,能夠居處於現實而超脫現實的人太少了。太多的人在生命終結的時候都是抱著一個缺憾離去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之餘,亦該反省自己的生活。

  《鐵達尼號》還原了百年前的浩劫,通過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來喚起沉睡在深深大西洋海底的記憶,在我看來這深深的海底下的殘骸不是一堆荒蕪的廢鐵,而是一座沉寂在海洋深處的墓碑,承載著那幾千遇難者的生活、情感。

  《鐵達尼號》之後出來的關於鐵達尼號海底考察的記錄片,更令我無法對這本電影作為一般的商業片看待;一個是還原的歷史災難,一個是如今沉沒在大西洋海底的殘骸,兩者的完美結合把現實和歷史相互映照。

  特別喜歡影片的最後一段情節,回憶了過去的老Rose在夜深人靜之際走到了探險船護欄邊,她突然感到百感交集,因為她腳下深深海底的鐵達尼號正是見證著她和Jack愛情地方,一種莫名的力量使她地爬上了護攔,海風吹拂著蒼老的臉膀,隱約中掏出了口袋中的海洋之心,卻一不小心掉到了深海,老人有些失落但馬上又感到一絲安慰...

  那一晚Rose睡的特別安詳,在夢中她似乎又回到了鐵達尼號上,在眾人的歡聚下和Jack擁抱在了一起。

  鐵達尼號觀後感【篇二】

  最近花了很多的時間,一口氣將《鐵達尼號》看了幾遍,覺的有寫點東西的必要了。《鐵達尼號》這部耗資巨大的影片確實給人帶來的感觸頗深,我想任何人看完了都會陷入沉默深思。這一則包融信念、勇氣、犧牲和愛的不朽傳奇,不緊帶給大家生與死的震撼,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思考!其中的也有很多人物也很值得敬重!很值得我們思考。我把他們分成兩個之最!!

  一最有生命理念的人

  三等艙中年輕的母親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講著美麗的童話使孩子安然入睡,因為她不想讓她的孩子看到死亡;那個維護秩序開槍打死一人的警衛,在別人都在設法逃命的時候,明知自己也是要死的(因為救生船不夠),卻依然在維護著秩序,最後因打死一人,選擇了自殺。他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就算死了也很偉大很值得我們敬仰;還有年邁的船長——他的失誤是導致這次災難的原因之一,但最後他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在其他人愴惶而逃的時候,他獨自走進浸水的水倉,是在為別人祈禱,也是在為自己贖罪。他將生命的最後一刻交給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熱情與輝煌的地方;女主角露絲不願與傑克分離,在救生船往下放時,勇敢地跳上鐵達尼號的窗口。對她來說,生命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對生命的留戀。

  二最有生命智慧的人

  當人們忙於逃命時,船上奏樂師卻不慌不亂的拉著一曲曲哀傷的樂曲,在生命的尾聲最後一次合作,那是對生命的熱愛,對音樂的忘我精神。臨危不亂,從容的面對死亡。方顯示出生命的智慧。

  三什麼是真愛

  鐵達尼號沉沒之後,露絲和傑克找到了一張竹筏。經過一場驚險、辛苦的逃亡,他們在海上被疲憊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為了能讓露絲活下去他把竹筏給了給了露絲。並不停的鼓勵她。讓她許下偌言活下去。滿天星鬥在夜空中閃閃爍爍,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著一群群穿著救生衣的屍體。只有一艘救生船回來救人。船員的探照燈燈光在海面上來回地尋找活著的人。凍得瑟瑟發抖的露絲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滿心喜悅地想喚醒傑克。可是她的呼喊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傑克在沉睡中已無力醒來。露絲的熱淚滑過冰涼的臉。救生船此時正往遠方駛去。露絲眼中含著痛苦的神色將傑克的屍體放入海洋,哆嗦著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諾言,她曾答應過傑克一定要活下去。「Comeback,comeback,comeback……」露絲孱弱的呼喚伴隨著堅定的眼神,那眼神透著無比的決心,蘊涵著對生命無限的渴求,她在絕望的邊緣拼命掙扎,頑強地與死神搏鬥。她必須登上救生船,否則她會被茫無涯際的黑暗與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靈魂會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剛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之後就失去了它,她不要違背她親口答應的諾言。她顫抖著遊向一個已死的船員,取過他掛著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氣吹響了它,吹響了她對生命的熱愛,吹響了她對世間萬物的留戀,吹響了她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聽見了她虔誠的禱告,救生船調轉方向,朝哨聲響起的地方駛來。探照燈明亮的燈光照在了露絲寫滿堅強的臉上,她終於在救生船上溫暖的毯子裡沉沉睡熟了。睜開雙眼時,她看到了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過去了。她活了下來,是了傑克!!為了傑克她必須好好活下去。那才是真愛!!!

  《鐵達尼號》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記得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被其中驚心動魄的場面所震撼,偶爾也會在心中柔軟的沙灘上留下一行足跡。但現在,是完完全全地被它感動了,也將它深深地印入了記憶之中。甚至在除夕夜放煙火時,看到那煙火在漆黑的夜空中上升,綻放,再落下,竟會想起鐵達尼號遇難時,船長發出的求救信號。煙火同樣上升至遼闊的星空,綻放,落到無垠的海面上。而船上天真的小女孩因看到了美麗的煙花而高興地笑了。想起來仍覺得心痛。

  人的感觸總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深,就第一次的我只把《鐵達尼號》當作驚險片,而如今卻被它深深感動。五年後,十年後……我一定會從這部經典的影片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感悟

  鐵達尼號觀後感【篇三】

  我看鐵達尼號是因女生日記中提到這部片,並且在內容裡說非常好看。

  鐵達尼號(英文RMSTitanic),臺灣和香港稱為鐵達尼號,20世紀初英國製造的一艘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豪華客輪,在當時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但卻在1912年4月15日從南安普頓至紐約的處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21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美國電影《鐵達尼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1912年4月15日,載著1316位乘客和891名船員的豪華巨輪「鐵達尼號」與冰山相撞而沉沒,這場海難被認為是20世紀人間十大災難之一。美國探險家洛維特親自潛入海底在船艙的牆壁上看見了一幅畫,洛維持的發現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婦人的注意。已經是102歲高齡的羅絲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在潛水艙裡,羅絲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

  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一道上船,另一邊,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靠在碼頭上的一場賭博贏到了船票。羅絲早就看出卡爾是個十足的勢利小人,從心底裡不願嫁給他,甚至打算投海自盡。關鍵時刻,傑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羅絲,兩個年輕人由此相識。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了,羅絲脫下衣服,戴上卡爾送她的項鍊,讓傑克為她畫像,以此作為他們愛情的見證。當他倆聊天時,「鐵達尼號」撞上了冰山。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了,鐵達尼號上一片混亂。傑克把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

  最後悽慘的結果讓我為這一對互相深愛著的男女二人感到深深的惋惜。更對傑克為愛付出的精神感到敬佩。他們的愛情故事會永遠凝固在我的心中。永遠,永遠。。。。。。

  現在隱藏了一百多年的秘密終於被揭開____真正的鐵達尼號(真正有過的鐵達尼號)撞冰山的原因漸漸浮出水面:因為當時的年代正是帆船和蒸汽船的替換時期,舵手羅伯特犯了低級錯誤:新指令和舊指令恰恰相反,在距離二英尺的地方時,船長發現冰山了。並對舵手發出左轉的命令。可是羅伯特以為發出的是右轉的指令,結果釀成了大禍害。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