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後感【優秀】

2023-07-28 07:09:08 3

  忠誠是一種美德,我們每個人對單位忠誠,對事業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後感【篇一】

  影片的主題很好,有現實意義。一個政黨不同於一個社團。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在嚴酷鬥爭的環境下尤其必要。和平環境中成長的年輕人,不一定能接受這些殘酷鬥爭的事實,但歷史就是如此。改革開放以來,黨內為什麼腐敗發展很快?就是紀律鬆弛,使一些投機分子有空子可鑽。大家你好、我好、他好,放棄了鬥爭。最後,使黨漸漸失去了自潔功能,現在如果沒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共產黨就會蛻變得弱不禁風。影片是對執政黨的警醒,也是蛻化變質的腐敗分子的警告。

  不足的是影片結構有點鬆散,情節不夠緊奏,語言有程式化的痕跡。但瑕不掩瑜,值得細看。

  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後感【篇二】

  在這青黃不接的檔期,居然還有一部主旋律的電影,這無不讓人驚訝和感到些許安慰。近幾年來,主旋律電影基本淪落為最不討喜的電影,除了《建黨偉業》之類能引發「數星星」效應的影片在票房上能抱得頭彩,其餘基本淪為炮灰級別;作為一部毫無明星陣容,片中雖不乏槍戰和感情戲,卻也回天乏力。

  對於有過紅色思想薰陶的人,看此片會覺得激昂,而對於想娛樂的人,估計不到半場,就已經睡死過去了。我們且不去追究片中故事的真實性和拍攝畫質的好壞,就衝著如今好萊塢大片滿天飛的市場,還能有一部紀念革命烈士的電影,多多少少值得鼓勵。

  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後感【篇三】

  上周五,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觀看了十八大獻禮的黨史故事片《忠誠與背叛》,電影講述的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歷史大背景下,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在血雨腥風之下,堅定的共產黨員像王荷波、楊匏安前僕後繼、不怕犧牲;投機分子像陳公博、周佛海之流,叛變投敵、出賣同志,正應了那句話:「滄海橫流時方顯英雄本色」。

  在這危難的歷史時刻,為了維護黨組織的純潔性,清除變節投敵分子,建立中央監察委員會迫在眉睫,在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該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幹擾終獲得通過,創立了黨的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它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前身,共有10人,其中王荷波同志任主席、楊匏安同志任副主席,在成立的第二天,中央監察委員就有1人犧牲,還有5人也分別在1927年—1928年在不同的場合犧牲。特別是王荷波同志為了親自確認並最後挽救1名黨的叛徒(徐雲天),在北平被俘並英勇就義,令人看了扼腕嘆息,感慨其大無畏的英雄氣節,不愧為黨員的楷模!

  忠誠與背叛電影觀後感【篇四】

  5月29日,我有幸觀看了電影《忠誠與背叛》。該影片作為黨的十八大獻禮片,再現了中共五大期間,革命志士建立中央監察委員會的複雜歷史背景和艱辛歷程,熱情謳歌了王荷波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在白色恐怖籠罩的嚴峻形式下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用鮮血和生命捍衛黨的純潔性的崇高氣節和光輝形象。

  觀看這部影片對我來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腦海中有諸多感慨。「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話,對於像我一樣處於平凡工作崗位上的人們,是應該終生牢記的。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們所從事的事業並不顯赫,也難有顯赫的業績。那麼,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怎樣做到密切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清正廉潔、居安思危,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呢?怎樣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和對黨和事業的無限忠誠呢?

  首先,要將忠誠作為立身之本,忠誠是一種美德,我們每個人對單位忠誠,對事業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其次,要養成「工作中無小事」的工作習慣,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第三,轉載請要充滿熱情,我們欣賞那些對工作充滿滿腔熱情的人,讚賞那些將工作中奮鬥、拼搏看作人生的快樂和榮耀的人。此外,我們要對工作、對崗位心懷感激之情,講求奉獻,心中常存責任感。

  平凡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平凡的最高境界,是以平靜之心、平淡之態做著平常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踏實為人,勤勉做事,在平靜中創造價值,在平淡中書寫對黨的忠誠。

  事業的發展,需要無數個平凡崗位上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執著、負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在他們身上,找不到消極、聽不到牢騷報怨,你能看到的只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平凡之中見忠誠,愛崗敬業方顯共產黨員本色。

  讓我們牢記這句話: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