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2023-07-28 09:42:48 2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錢學森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篇一】
「我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的命運」。
「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
......
這些感人、樸實、震撼人心靈的話語深深地感動著每一位觀影人。這就是觀看《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後,給人留下的印象。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電影以人物傳記形式記錄了錢學森先生一生的豐功偉績,場面宏偉壯觀、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錢學森先生身上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上進心」為之震撼,值得我們學習,有了這樣的「三心」,無論是研究飛彈還是去種蘋果都會是頂尖的人才,正所謂「行則將至,做則必成」。
集團在20xx年確立了建成600億建工的目標任務,這是在集團領導班子打造品質建工取得重要成果的大背景下,放眼長遠前景,審時度勢後作出的基本判定,是新一屆黨委迎難而上的勇氣擔當和主動作為的發展自信的集中體現,更是建工人在追逐百年企業夢想道路上必將迎來的嶄新局面。「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魏董事長在工作會報告中不但系統地回顧了過去,還對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集團面臨的內外發展形勢進行了深刻剖析,並做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趨勢向好」的基本判斷。
在集團的快速發展中,除了資本、設備、技術、市場、營業收入、盈利能力、企業的文化、制度、組織、協同、體制機制等方面,還需要每一位建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付出,為集團發展壯大添磚加瓦。學習錢學森先生的愛國愛企情懷,學習錢學森先生的愛崗敬業,學習錢學森先生的勤奮篤學,時時將「責任心、事業心、上進心」牢記心頭,敢於擔當、勇於責任,在建工發展中當標兵、做模範;在建工全面振興中當先鋒、做表率、創佳績,為建築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集團打造品質建工的號角已經吹響,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企業的長遠追求已進入新境界,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全體建工人期待著下一個輝煌壯麗的建工故事,歷史期待著我們這一代建工人用智慧和汗水澆築成功的豐碑。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篇二】
最近,我學習了《錢學森》這一課,所以,這個周末,我便看了一部叫《錢學森》的電影,它講述了「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36歲到98歲的經歷,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眶便情不自禁的溼潤了。
錢學森是那麼的愛國。在美國,他的生活條件絕對是非常的優越,研究院專車、專房什麼都有。當他決定離開美國時,美國人想盡一切辦法想留住他,但他卻意志堅定,堅持要回國,最後,美國人都讓他坐牢了,他也毫不屈服,最終讓美國人們無法挽留,把他放回了祖國。
我覺得錢學森的成功也離不開愛他的妻子蔣英,以及與他協力同心的好友。當我想起錢學森80歲時與蔣英的那次對話:「蔣英,對不起,要不是你嫁給我,中國一定會有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可蔣英的回答卻是:「世界上可以缺少很多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一定不能缺少像錢學森那樣的科學家,所以我願意犧牲。」看到這兒,我不僅僅是敬佩錢學森了,還有他的夫人蔣英。
看完電影後,我不由的想到了第一個站起來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詹天佑,他也是為了不讓祖國被外國嘲諷而歷盡千難萬險造成這條京張鐵路,最後取得了成功,人們還為他立了一座銅像。相反,像汪精衛、周福海這樣的大漢奸永遠遭世人唾棄。所以,我認為:愛國者名垂青史,賣國賊遺臭萬年。
錢學森,你為中國做出了太多貢獻了,「兩彈結合」、「東風二號」……我深深地敬佩您,最後,我還要說一句:「錢爺爺,我向您致敬!雖然,您已經離世,但我們現在活著的中國人將會永遠記住您,緬懷您!」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篇三】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錢學森》,我被故事裡面的人物和事跡深深的感動著。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他早年留學於美國,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為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專家。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在別人眼裡,是多麼讓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啊!然而,錢學森卻把這一切看得很淡,當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但是美國多方阻撓對錢學森威逼利誘不成,又把他軟禁在美國,並誣陷他,使錢學森被軟禁了八年之久。在周恩來總理和毛主席以美國11名戰俘作為交換條件下,美國才把錢學森給送回國內。在到了祖國後,由於國內設備不先進,技術不夠好的環境下,錢學森帶領著一批信仰堅定,肯為祖國作貢獻的科技人員,經過重重困難,終於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顆飛彈,並實現了兩彈合一的成果。使我們中國終於不會再被別國瞧不起,因為錢學森為中國鑄造了一把鋒利的寶劍。
我覺得錢學森值得我們學習的首先是他的愛國精神。在美國,錢學森什麼都有了,金錢、地位、和名譽,他還是果斷放棄了,他準備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其次,他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候,他的堅強信念支持他,不畏挫折,永不放棄的精神。最後,他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終身,就是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此時神州十一號的順利升天,正是一代一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結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該院技術團隊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這是這樣的一個個年輕充滿朝氣、充滿戰鬥力的航天技術團體。我們學習航天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的戰鬥精神,勇於擔當、善於擔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更大的業績。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