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一個東北家族的百年小史(身邊檔案華西壩往事31)
2023-07-28 11:01:17 1
譚楷 文/圖
16毫米的小電影機在噠噠噠地轉動,8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之春,展現在屏幕上。
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林盤環繞的農家院,溪流縱橫的田野,遠處的一脈青山。然後是長長的索橋,奔騰的岷江,都江堰的魚嘴,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節即將開幕……
這是極其珍貴的都江堰放水節影像資料,由華西協合大學教授陸德禮拍攝。
陸德禮一生酷愛攝影,拍攝了大量的華西壩和川西風情照片,收藏了大量具有文物價值的民間工藝品。
華西協合大學教授陸德禮的女兒,中國朋友都叫她貝絲。
他的女兒陸瑛惠,中國朋友都叫她貝絲,從箱底把珍藏了半個世紀的老照片和工藝品拿出來,贈給了大邑新場鎮的百年影像館和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的CS(加拿大學校)展覽館,讓所有的中國人讚嘆不已。
所有看過陸德禮留下的影視資料的人都稱讚:「幸虧有這些鮮活的影視資料,否則我們無法形象地了解那一段歷史。」
多倫多的家中,擺放著蜀繡與大熊貓
陸德禮的6個子女均出生在中國,貝絲在華西壩的加拿大學校讀書。
如今,CS大樓已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的第七教學樓。
84歲的貝絲指著3樓東北角的一間房子,對中國朋友們說:「70多年前,我就住在那一間房子裡,我是最小的小女生。」
70多年前,貝絲還是一位金髮碧眼的小姑娘,她和室友們像一窩喜鵲,整天嘰嘰喳喳,好玩得不行。
宿舍那扇窗,面對著華西壩最大的一廣場,推窗可以看到精力無窮的男孩子們在踢足球,或許有挑逗的口哨飄來,貝絲矜持地一笑,把窗子「砰」的一聲關上了。
70多年了,人去樓空,窗戶緊閉著,像在堅守著什麼秘密。
2016年10月中旬,「加拿大老照片組」主辦的《加拿大人在中國》開幕前夕,我隨「加拿大老照片組」來到多倫多,與貝絲約定,跟她擺華西壩的「老龍門陣」。
10月14日那天下午,四川師範大學多倫多校友會會長杜天梅,特地買了一束深紅色的康乃馨,讓我約上著名學者桑宜川一起去拜訪貝絲。
下午兩點,貝絲準時打開房門,迎接我們3位客人。
貝絲家中的景泰藍花瓶和大熊貓紀念品。
客廳的博物架上,最突出的是蜀繡、大熊貓紀念品、鐫刻著華西壩鐘樓的銀盤,以及景泰藍花瓶等最具中國特色的工藝品。
她翻開了幾大本相冊,細說家史,我們方才知道陸德禮降生於中國,並且肩負著用鏡頭記錄華西壩的重任。
準備出發前,他愛上了大4歲的女神
「縱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中國內地會創造人戴德生的這兩句名言,早已傳遍歐美。
1853年,他來華的前一刻,揮動著手臂在英國演講時,讓所有人的心潮隨之澎湃。
聽眾中,有一位叫拜茜的姑娘,攥得很緊的雙手已沁出汗水,仿佛隨時準備舉手宣誓。
會後,拜茜迫不急待地來到內地會的倫敦辦公室,表示願意到中國去。
辦公室人員告訴她:未婚女子,必須經父母同意才有可能被派往中國,「你的父母同意你去嗎?」
拜茜臉紅了,搖了搖頭。感到深深的失望。
當她拖著沉重的腳離開辦公室時,有人請她等一等,她還以為奇蹟發生了,他們卻告訴她,可以動員其他人去中國。
於是,拜茜熱情鼓勵了3個年輕人到中國去,其中一位叫艾爾伯特,一個看上去有些瘦弱,略顯病態的小夥子。
艾爾伯特從小孱弱多病,耽誤了學業。長大成人後憑著勤奮與智慧成功經營了自己的公司。
在受訓準備出發的日子,拜茜美麗優雅的形象讓艾爾伯難以入眠,他已經深深愛上了比自己大4歲的女神。但是,拜茜的父母仍然反對女兒去中國。
別離在即,也許從此天涯海角,各在一方,艾爾伯特沒有考慮過自己會從中國回來。
相隔萬裡的思念,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1887年11月,英國丹溫。秋風凜冽,吹不動厚重的雲團。分手時刻,艾爾伯特贈送給拜茜一本《聖經》。
等待,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黑隧洞;
等待,是一隻流不完熱淚的蠟燭;
等待,讓他們感覺到與上帝特別親近;
等待,讓相隔萬裡的戀人做著相同的美夢。
等待的日子,拜茜更懂得了艾爾伯特。終於,相會的時候到了,她得到了父母許可,前往中國。
1893年10月13日,拜茜登上利物浦到上海的輪船。這時,她與艾爾伯特已經分離了6年。
航行持續了一個半月,途經布林迪西、塞得港、亞丁灣、檳城、新加坡、中國香港,直到11月25日才抵達上海。
拜茜一下船就換上了中國婦女的服裝,住在差會的簡陋木屋,開始學習中文。
直到1896年1月,得到許可,拜茜啟程去天津完婚。
貝絲客廳的博物架上,第二排右是華西壩鐘樓銀盤。
此時,拜茜與艾爾伯特已經分別了8年半,艾爾伯特早已有了個中文名字:陸義全。
陸義全,正是陸德禮的父親。
從平遙逃往武漢,4名中國人冒著危險護送
129年後,貝絲再次捧出爺爺、奶奶的愛情信物——那本《聖經》。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書,改換了幾次封面,留下被水浸泡、被火燒過的痕跡,空白處有拜茜一行行字跡。
它見證了主人的堅貞,也見證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家族史。
1900年,中國的庚子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義和團運動在山東、河北、北京和山西,形成了燎原大火。
拜茜關於義和團的記載,從1900年5月持續到1900年7月15日,「那是1900年5月,我們第一次聽說義和團。那時,他們已經來了山西洪洞縣。一天晚上8點左右,埃爾德·范來告訴我,義和團已經在城裡訓練了,他們就要來屠殺洋人了。艾伯特不在家中,埃爾希和埃爾德雷德小姐還在村子裡。我們這裡只有希格斯小姐和拉斯姆森小姐。我當即把聽到的消息告知她們兩位後,然後便一同跪著禱告。我回到自己的房間時,我的兩個孩子正在酣睡,她們是我的珍寶,一想到他們有可能在此次暴亂中喪生,我便內心惶惶。」
暴亂中,人人自危。幸而拜茜夫婦之前結識一位中國男人,明白他們並未做傷天害理之事,他一面加入義和團會議,一面向拜茜夫婦通風報信,才讓他們得以逃生。
他們從洪洞縣逃往平遙的威爾遜醫生處。後來,平遙也很危險了。
艾伯特雖然身染疾病,拜茜也只能半夜抱起熟睡的孩子,隨手抓起幾件重要物品隨夫逃生。
1900年7月15日,4輛大篷車向南疾行,土路上黃塵飛揚。陸義全一行14人,包括兩個小女兒、4名冒著生命危險護送的中國人,從平遙逃往武漢。
孩子夭折車上,悲痛的父母不敢哭出聲來
黃土高原的酷暑,白晃晃的烈日灸烤著大地。
厚厚的帘布圍著的車棚,是個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每一個人都汗流浹背,呼吸急促。
沒有食物,缺少飲水,長途跋涉,整日顛簸。不幾天,高燒,痢疾便糾纏每個人。
最讓陸義全夫婦揪心是,兩歲半的大女兒瑪莉,嘴唇乾裂、高燒不止,連吞咽一口水的氣力都快沒有了。
8月3日晚上,他們逃到河南,鄭州城再望,瑪莉卻停止了呼吸。
淡淡的月光照著蒼白的小臉蛋,大概是為了不讓父母過度悲傷,小姑娘的面容非常安詳平和。
8月20日清晨,一直高燒,僅有18個月的小女兒安迪絲也停止了呼吸。
大家一直抱著她漸漸冰涼的身體,不敢聲張。
拜茜不停地祈禱,任淚水譁譁地往下流。
在這條逃難的路上,只能馬不停蹄地往前趕,離武漢近一點,大家的安全感就增添一分。
更為重要的是,不能讓趕車的師傅知道車上有個死去的娃娃,他會以「大不吉利」為由,將所有的人都甩在危機四伏的路上。
在不到20天裡,兩個可愛的小女兒相繼離開了深愛著她們的父母。
這是讓人撕心裂肺的人間悲劇,卻不能哭出聲來:當時,拜茜已有6個月的身孕,為了那尚未出身的孩子,她必須強忍悲痛。
兩天後,大篷車一直搖晃到河南與湖北交界處,才有機會把小安迪絲掩埋在一座山坡上。
在武漢,陸義全聽到山西傳來的消息全是噩耗。
在太原,那麼多好友全家遇難。陸義全夫婦失去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也算是倖存者。
還有躲藏在媽媽子宮裡的孩子,經歷了從洪桐到武漢43天的驚惶出逃,平安健康地一直呆到了誕辰的那一天。
1900年10月24日,拜茜生下了一個哭聲響亮的男孩,取名為波特。
波特,就是見證華西歷史、留下許多影視資料的陸德禮。
3年艱苦學習,陸德禮被派往成都新都縣
閉目蜿蜒的心田,峰迴路轉又倒退數回。
1902年,拜茜與丈夫,帶著兩歲的波特回到了山西平遙。
1903年10月,他們又舉家搬遷至晉南的洪洞縣,因為那裡的工作站已經重建完畢。
正是在這裡,陸義全播下了西方文化的種子,為山西成為1930年代中國的「模範省」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1925年初夏,一輛馬車馳過洪洞縣城,喜歡看熱鬧的娃娃們一擁而上,看見一對年輕洋人從車上下來。
男士先下車,然後很有禮貌地站在車下,女士伸出一隻戴著雪白手套的手,讓男士扶著,小心地從車上下來。
25年前,陸德禮藏在媽媽的子宮裡,驚險逃出了洪洞縣。如今,陸德禮帶著新婚妻子,回家了。
白髮蒼蒼的陸義全和拜茜聞聲出門,和兒子媳婦緊緊相擁。
在安靜的洪洞縣,一家人其樂融融。
陸德禮一家。
1927年春天,陸德禮當上了爸爸,本來是件大喜事,伴隨嬰兒啼哭的竟是全家大逃亡。
因為,北伐軍已打到了長江邊上,洋人們紛紛朝沿海城巿跑。
陸義全率全家逃到天津,教堂早已是人滿為患,能在地板上擠著睡一覺,已經是一種奢求。
全家又擠上了海船,顛簸到煙臺,教堂能提供給他們的住處,也只有一小塊地板。
身體虛弱的拜茜病了,陸義全不願意離開中國。一家人便在煙臺住下。
1929年,陸家又添了兩個娃娃,陸義全給她們起名瑪莉和安迪絲,紀念逃出山西時不幸夭折的瑪莉和安迪絲。
之後,陸義全夫婦就一直在煙臺。陸德禮經過3年的艱苦學習,取得獨立牧師資格後,於1931年被派往成都北邊新都縣的教堂擔任牧師。1937年又受聘於華西協合大學,教授英語。
爬山涉水,他追逐著光與影
陸德禮酷愛攝影。漫長的動蕩不安的日子結束了。他終於可以背起心愛的照像機,爬山涉水,追逐令他著迷的光與影。
他的鏡頭,留下了獨特的風情,幾近消失的風景。
這是岷江上的支流,咆哮如雷的雜古腦河。
陸德禮好不容易沿河苦行,走進了「雲朵上的羌寨」。那碉樓,聳立在峻峭的高山上,實在是太壯觀了;那迷宮一樣的石頭寨子,實在是太神秘了。他拍下了桃坪羌寨風情。
最為出色的是那一幅《跳鍋莊》:一座大院壩,男男女女正踏著節拍,跳起鍋莊——情竇初開的小夥子,盯著一大群姑娘,想看又不敢看,怯生生的樣子;而那些個成熟的男子漢,信心滿滿,逼視得姑娘們個個低頭,羞澀如春雪中的杜鵑。真是妙趣橫生。
久居天府之國,陸德禮才知道,這塊豐饒的大地,「水旱從人,不知飢瑾」,是因為有一座2000多歲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他懷著極大的熱情,用電影膠片拍下了1930年代的放水盛典。
貝絲,一直珍藏著父親的作品。在家中,她邊說邊笑,滿滿是對少女時代的美好回憶:
「在華西壩,我好快樂啊!我喜歡遊泳,爬樹,運動,旅行,還愛搞惡作劇。我不會遊泳,竟敢跳到錦江河去踩水,一直往河心走,河水湧過了腹部,腳下就發軟了,我趕緊後退,樂得夥伴們哈哈大笑。我和女孩子們爬樹,個個身手矯健,猴子一樣,唰唰唰,一下子就攀爬到高高的樹枝上,嚇得老師在下面直叫『小心』、『危險』。還有,鐘樓下面,荷花池旁,有一排竹籬笆,編得非常紮實,我們一群女孩子就爬上去,騎馬一樣踩著竹籬笆,有節奏地左晃右晃,開心極了。」
「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是被日寇的飛機毀掉的。聽到了警報尖嘯聲,媽媽帶著我們4個孩子,逃到郊外,回望成都,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我們為爸爸提心弔膽,他還在巿區內,不知道安不安全?我們不斷地為他祈禱。他曾經為一對新人主持婚禮,卻被警報聲中斷了3次。最後,婚禮辦得非常成功,一對新人都感動得掉淚了。」
「1989年,我曾帶著兒子來成都,看我的出生地;以後,我又帶兒子、孫子來成都——2008年,參加老照片展覽;2013年,參加新場的『百年影像館』開幕盛典;2016年,參加加拿大學校(CS)在七教學樓的展覽。華西壩的一草一木,都讓我懷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