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朗讀者觀後感勇氣

2023-07-28 03:20:03

  朗讀是表達情感的方式,而情感不分年齡與身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勇氣,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年朗讀者觀後感勇氣【篇一】

  在最近一期的《朗讀者》節目中,江一燕朗讀了《晶瑩的淚珠》,感人至深!

  2006年,因為拍一部文藝片,江一燕來到了特別貧困的廣西山區。雖有思想準備,但當她到達實地後,還是傻眼了。每天爬山拍戲,大巴車開在懸崖一樣的山路上。也正是這次經歷,讓她整個人突然被打開了,在這裡感受到了孩子們的能量,「他們就像石頭縫裡的小草一樣,一出生就要自己學會努力地去尋找陽光,而不是別人給予他」。

  在大山裡,她不施粉黛、素衣素顏,和留守的孩子們一起上課、遊戲、洗漱、抱著吉他歌唱。

  她曾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有潔癖。可當她和山區的孩子們在一起時,卻仿佛忘了一切,細心體貼地照顧著他們的日常生活。

  五年彈指一瞬,轉眼間已是20xx年。江一燕在這五年間也確是在涵養才情。

  除了做演員,她還有許多不同身份:拍照拿過《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獎,做公益支教入選過《感動中國》候選人,此外,她還寫書、拍電影,生活豐富多彩得令人羨慕。

  關於攝影,她曾如此說:「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拍拍;一群人被撼動的時候,拍拍。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如此喜歡攝影?細想,時光易逝,來去無形,又或許,時光凝靜,流逝的是世界和我們。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切被定格在時光裡,不再有熄滅的從前,不再有缺席的未來,於每一天的自己,於每一刻的生命,相遇,即成永恆。」

  20xx年11月,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頒獎典禮上,唯一一個屬於女攝影師的獎項,被江一燕捧走了。

  獲獎後,江一燕向曾經師從的知名攝影家董建成致謝:

  「我的老師董建成,很多年都在拍攝老橋和古建築,他說隨著城市的變遷它們隨時可能消失,很可惜。他告訴我按下快門的時候要有心,真心。雖然後來我改行了,但老師的話影響我藝術創作的各個領域。我會把今天這個獎盃給我的老師。謝謝他教我攝影和教會我愛這個世界!」

  心中有什麼就能看到什麼,美麗的心靈才能看到美麗的世界。她的作品有著深刻的人文精神,悲憫而驚豔。

  20xx年朗讀者觀後感勇氣【篇二】

  基於朗讀藝術莊嚴的詩意體驗和脫俗的端莊氣質,誦讀文化一直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特別是近些年,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興盛和傳播,《為你讀詩》《為我讀詩》《我們讀詩》《讀首詩再睡覺》等微信公眾號和各種文學群、詩詞文化朗讀群相繼活躍起來。人們通過手機APP軟體錄製配樂音頻,藉此表達對優美文字的賞讀和對生命靈性的體悟,為奔忙的靈魂探尋一片詩意的棲息地。此外,北京單向街書店的流動朗讀盛宴、北京植物園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紅課等讀書沙龍活動和網絡電臺,也通過現場和微信平臺互動等方式,定期與觀眾誦讀曹雪芹、魯迅、加繆、海明威、蘇珊·桑塔格、伍爾夫、辛波絲卡等大師的作品,通過文字音律之美回望歷史、品鑑經典,享受與大師同頻共振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快感。在歐美國家,朗讀作為新書銷售的「敲門磚」一直是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心靈傾訴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歐美作家在新書籤售時往往要面對公眾朗誦自己的作品,借著朗讀,作家向讀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歷程,讀者也借這個機會滿足了「看下蛋雞」的好奇心。在臺灣文學界,朗讀在有些作家眼裡被視為另一種凝視。

  臺灣文化總會為臺灣著名作家錄製了「為臺灣文學朗讀」的錄音,為臺灣文學界保留了幾代文學家真實而深情的聲音文本。這其中有黃春明開朗說故事的笑聲,鄭愁予時而激昂時而柔情的朗讀,白先勇用溫柔的聲音朗讀《永遠的尹雪豔》,王文興以地方口音朗讀《背海的人》,司馬中原用詼諧的聲音說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聲音質地和口音,一如他們的作品般特色鮮明,交融出臺灣文學深情多彩的面貌。在臺北城南歷史博物館到中正紀念堂的南海路一帶的站牌邊,設置有文化總會「為臺灣文學朗讀」的錄音,只要用戶連上手機,就可以聆聽鄭愁予、余光中、洛夫、瘂弦、張默等臺灣著名詩人用他們自己的聲音朗讀的自己的詩作。不僅如此,臺灣文化總會為監獄裡的服刑人員製作了文學錄音節目,以期透過文學藝術這種溫柔、安靜的力量讓犯人們走上新的人生路。

  實踐證明,他們看到了生命改變的可能。可見,朗讀不僅能使語言凝結成詩,使文學插上翅膀,還能消除身體裡淤積的濁氣,衝刷心靈的塵埃,撞擊生命的火花,觸動心底最柔軟處的神經,使人生的價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讀與思的結合、口與心的交匯,既悅耳又悅心,兼具美學品格和力量,蘊含著強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當前這個過度娛樂化的年代,綜藝節目《朗讀者》如一股清流,把人們從單純娛人耳目的視覺和聽覺的暴力中超拔出來,為公眾構建了一個朗讀的空間,召喚出人們心底潛藏的讀書熱情,這正是它積極的文化意義之所在。固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幾檔文化綜藝節目就能改善閱讀的貧瘠並抵達文化的深處,但它至少為誦讀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樸素的情懷守望了初心,讓國人從中重拾對生命的感動和敬畏,在淡淡書墨香、琅琅讀書聲的繚繞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