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收穫與體會(讀閱讀的力量的一些收穫)
2023-08-13 06:31:32 2
今天讀《閱讀的力量》,這本書也是很早就買了,沒看過。當初買的時候想的是通過這本書多了解了解閱讀的意義,了解閱讀的意義或許會讓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
好多書我買的時候想得好好的,幻想自己讀了會有多少收穫多少改變多少成長,結果等書到了,興趣沒了,不想讀了,放在書架上積灰。
後來隨著我開始寫作,我覺得我對閱讀的態度更加認真了,每天都會閱讀1-2小時,我以為我對閱讀的認識已經很深刻了,已經不需要再了解閱讀的意義了。
結果今天偶然翻了一下這本書,覺得我對閱讀的認識太少了,決定好好讀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就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人為什麼非讀書不可?」作者是日本作家, 齋藤孝,因此他推薦的50冊知識新書和100冊書, 只能做參考,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有點可惜。
首先來看一下序文的23個小標題:
1.什麼叫閱讀能力
2.讀不讀書真的無所謂嗎
3.讀書人「書可讀亦可不讀」大錯特錯
4.評估讀書能力的標準何在
5.伴隨著精神緊張的閱讀
6.習慣閱讀文庫本圖書
7.50冊知識新書
8.書真的很貴嗎
9.能夠歸納出要點才算真正閱讀
10.知識新書鍛鍊人的歸納能力
11.若有一種考試叫「讀書能力鑑定」的話
12.社會所需求的實踐性閱讀能力
13.讀書為何要讀100冊
14.有效期四年
15.閱讀靠的並不是「智商」
16.「小學時代的讀書」之謎
17.期末考試增加閱讀方面的考題
18.練下巴頦也得啃的書
19.換牙期閱讀的圖書
20.日本乃讀書立國之邦
21.100%注音文化/世界文學的威力
22.讀書能力乃日本國的軟實力資本
23.正因為沒有萬能之書,書才成為必須之物
每個小題都讓我對閱讀的認識加深了許多。
比如:
讀書為何要讀100冊?其原因在於閱讀作為一種「技能」,在大致讀到100冊的時候才會發生質的變化。
閱讀靠的並不是「智商」,靠的是閱讀積累起來的一種能力,讀書就是「貴在持久」在現實中的一種具體體現。
練下巴頦也得啃的圖書,把內容生硬的書比作硬的食物,把看動漫比作喝湯,把漫畫比作零食。人處在發育成長期,吃硬的食物才能鍛鍊牙齒和下巴頦,如果是光吃柔軟的快餐食品,會有礙牙齒和下巴頦的正常發育,以致對以後的營養吸收造成負面影響。
我的收穫:
因為閱讀的改變是緩慢的,所以雖然我閱讀了兩年多,讀了大概有80本左右的書,但我沒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
去年跟2位2年多沒見過面的朋友吃了個飯,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我現在比2年前自信多了,我才意識到是閱讀改變了我。
就像俞敏洪老師說的:「讀書是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營養,讀完以後,也許你書中每句話都忘了,但是這個書給你帶來的營養實際上不知不覺已經經過你的大腦,要不就是開闊了你的思維,要不就是給你帶來新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