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來作文
2023-08-13 05:11:18 3
"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小編整理了元旦的由來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元旦的由來作文一: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元旦的由來作文二: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在我國漢語中是一個合成詞,"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元旦的由來作文三: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所說的元旦,是公曆元月一日。然而提起元旦節的來歷,那就有些源遠流長了。
中國的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