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上虞貼
2023-07-05 06:36:13 1
據說上海博物館是一座極具現代化的博物館,先進的消防設施,先進的自動化文物圖書與樓房的自動化管理。那麼,這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城市文化一起來了解下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之王羲之《上虞貼》。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草書,麻紙墨跡,縱23.5釐米,橫26釐米,7行58字,收刻於《淳化閣帖》《澄清堂帖》《大觀帖》等,著錄於《宣和書譜》《東圖玄覽》《墨緣匯觀》等,為《宣和書譜》所載《得書》三帖之一。現藏於上海市博物館。
《上虞帖》是書聖因患病未能會見朋友一面而寫的信札,隨意灑脫,自然快意,不拘小節,線條厚重,變化豐富,疾速分明,開合自如,氣韻遒勁,張力四溢。上海市博物館所藏本,左右兩上角皆鈐有南唐墨印「集賢院御書印」半印、「內合同印」朱印,宋徽宗的泥金書籤題「晉王羲之上虞帖」,「政和」、「宣和」以及雙龍朱文圓印,而一方「政和」朱印正押在左上角的「集賢院御書印」墨印之上。
卷的前後隔水及拖尾尚有宋徽宗的「御書」葫蘆印、「內府圖書之印」。北宋內府的原裝尚完好無損。南唐「集賢院御書印」、「內合同印」,即宋人所稱的「金圖書」。傳世古書畫上並用此兩印者,獨見此《上虞帖》,而南唐的「內合同印」,尤為其他古書畫上所見。
1969年10月,該版《上虞帖》移交上海博物館,但被定為贗品。直到1975年,經謝稚柳鑑定,又經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用軟X光透拍,顯現出南唐內府的收藏印「內合同印」朱印和「集賢院御書印」墨印,於是斷定此《上虞帖》為唐摹本。此帖由裝裱大師嚴桂榮先生修復,在修復時使用了「火燒法」古書畫裝裱與修複方式,使帖色深褐、紙本破碎、有18處損壞的唐摹本重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