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沉澱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3-07-05 07:47:14 2
據說上海博物館是一座極具現代化的博物館,先進的消防設施,先進的自動化文物圖書與樓房的自動化管理。那麼,這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雍正粉彩福壽橄欖瓶
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欖,故此又稱「橄欖瓶」。此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產於雍正景德鎮官窯,代表了整個清代粉彩的製作水平。粉彩也稱「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摸起來有種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現一種啞光的感覺,但圖案更為立體。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草書,麻紙墨跡,縱23.5釐米,橫26釐米,7行58字,收刻於《淳化閣帖》《澄清堂帖》《大觀帖》等,著錄於《宣和書譜》《東圖玄覽》《墨緣匯觀》等,為《宣和書譜》所載《得書》三帖之一。現藏於上海市博物館。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這是一件傳世瓷器中造型獨具一格的越窯青瓷碗。器形規整,豐滿碩大,碗口如一朵盛開的海棠花。青中唐越窯海棠式大碗閃黃,潤澤如玉,胎質細膩,釉色勻潤。早在唐代,以浙江慈谿上林湖為中心的越窯,燒造了許多專供帝王享用的貢瓷,這件海棠式碗即是其中的一件精品。
子仲姜盤
這是一件春秋早期用於盥洗的青銅器。它形體較大,整器風格質樸渾厚。盤壁的兩側子仲姜盤有一對寬厚的副耳高聳,其外側飾有雲紋。盤的前後各攀一條曲角形的龍,龍首聳出盤沿,作探視狀;龍身躬背曲體似於躍入盤內水中。盤內底鑄有浮雕的魚、龜、蛙等水生動物,魚為七條一周,龜、蛙為相間排列,此種飾法極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寫在絹上的一件優秀草書作品,唐代摹本,共有兩行15字,現藏於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