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大概講解(離騷的解析)
2023-07-22 01:11:47 1
《離騷》節選:
參考譯文: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離騷」二字的含義,古來有多種解釋,影響較大的司馬遷和東漢王逸的解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即遭受憂愁。王逸在其《楚辭章句•離騷經序》說:「離,別也;騷,愁也。」即離別的憂愁。因楚辭中多有「離尤」、「離憂」等,「離」借不能解釋為「別」,所以司馬遷的說法最為可信。
《離騷》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為是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反映了屈原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憤慨,以及愛國報國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發了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哀怨。這種情感的反覆表達,就形成了詩歌迴旋復踏的特點。
《離騷》大致分為前後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自敘家世生平,又出生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裡,因此具有「內美」。因此作者堅持不懈地自我修養,以興盛國家,實現「美政」的理想。但理想與現實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在這種衝突下,作者顯示了堅貞的情操。
後一部分,極其幻漫詭奇。作者開始「周流上下」「浮遊求女」,在最後一次飛翔中仍對宗國流連不行。這些象徵性的行為,顯示了屈原在苦悶彷徨中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和對宗國的摯愛。
古代,國君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的象徵,所以忠君即愛國。屈原在《離騷》中寫男女感情的不和諧,象徵了他忠於楚懷王而不得的現狀。同時,屈原的忠君愛國又和宗族感情聯繫在一起,他對祖先的深情追認,就是宗族感情的流露。此外,懷著楚國富強的願望,屈原反覆勸誡楚懷王不要重蹈歷史昏君荒淫誤國的覆轍,同時表達了對誤國的奸佞小人的仇恨,表現了深刻的批判精神。
屈原在《離騷》中還表現了他的「美政」理想,即明君賢臣共興楚國。
首先,國君應該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國家;
其次,應該選賢任能,罷黜奸佞。
其三,要修明法度,重視制度法令。
這種「美政」理想既有進步的一面,也有局限之處。屈原念念不忘君臣的「兩美必合」,把希望寄托在國君身上,這是歷史的局限性。這種歷史的局限性也就造成了屈原的不幸身世。
《離騷》塑造了一個堅貞高潔的主人公形象。以香草和裝飾來自比,塑造了主人公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艱難逆境的無所畏懼、不屈的鬥爭等的精神品質。這種塑造中,美人和香草是《離騷》最引人注目的詩歌意象,構成了一個複雜而巧妙的象徵比喻系統,使得詩歌蘊藉而且生動。
相對於《詩經》,《離騷》在形式上有新的特點。《詩經》是整齊劃一而典重,《離騷》則是新鮮、生動、自由、長短不一的新詩體。在語言上,《離騷》多用楚地民歌方言,帶有濃鬱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氣息。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