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紫米圓子(一天賣出3噸的圓子)
2023-07-22 11:19:27
要說起武漢的吃貨江湖
必須安排上的
一定有升官渡的黃燜圓子
武漢伢都知道
黃燜圓子起源在漢陽
以升官渡的圓子最為有名
將圓子蒸熟
淋上黃花菜、木耳勾芡
黃燜圓子就出爐了
據說
這道菜是不少漢陽人宴請酒席上第一道菜
足以見得圓子的中心地位
一天賣出3噸
從1991年開始,漢陽人賀祖茂師傅就開始製作升官渡黃燜圓子,由於口感肉坨,風味十足,一下就做出了口碑,老店從升官渡搬到太子湖北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粉絲跟隨。
「每年必須吃上這一口,那才叫過年!」有的老顧客甚至把吃升官渡黃燜圓子列入了春節的儀式感之一。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食博會與2019年吃穿用大聯展上,圓子的魅力再次被印證——平均一天3噸的圓子銷量,成為展館裡圓子界的一霸。
只用7斤以上野生魚
賀師傅做的升官渡圓子成了過年的硬菜,在如今的新掌門人賀濤的記憶裡,每到春節前,店裡的人多得擠都擠不進去。最高峰一天要賣10萬個圓子。
一說到圓子賣得好,口味佳,能吸粉,肯定這圓子就必須有「秘方」。
賀濤說,其實他家的圓子沒有江湖傳聞的神秘配方,秘方在原料上。「要做出『泡』有肉坨口感的圓子,魚肉配比很重要。」圓子只用湖裡七斤以上的野生魚,將魚背上的一整塊肉取下使用。
上面挨著皮、帶著紅色的部分叫魚紅,中間一層叫魚白,魚白拿來做魚圓,而魚紅則拿來專門做肉圓,肉則是用純五花肉。「魚的用料足,口感自然好。」
捏圓子也有講究
圓子口感好不好,從炸制的過程也能檢驗出來:炸起來浮在油麵上,30%漂出來,就是魚紅比例不好,但如果漂起來的部分達到50%至60%,那說明這個圓子的比例就成功了!
除了原料,師傅捏圓子也有講究:一捏一擠再一抖,抖後不能有肉沾在手上,才是合格。
而在炸制的過程中,先冷後熱、冒泡後轉火也是一門技術活。
團團圓圓
有「圓子」才算過年
願春節大家都能在熟悉的味道裡
體會團圓的溫暖與幸福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趙歆 佔思柳)
【編輯:符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