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500字
2023-07-29 15:08:43 3
【第1篇】
觀看了紀錄片《鄧小平登黃山》,使我深有感觸。
紀錄片向我們展示了鄧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他用他的行動和思想鑄就了一段輝煌的中國發展史。無論是困難時期的沉著冷靜,深思熟慮,還是走訪歐美各國時的沉穩幹練,智壓群雄,無論是面對記者媒體時的睿智謹慎,顧全大局,還是面對蘇聯解體及由此而來的各方的懷疑責難,在中國改何去何從問題上的有力回擊和回答,都展現了一位政治家,一位改革設計師,一位偉人的風採。他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樹立了一面鮮明旗幟,他用畢生的心血為中國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
鄧小平一路走來,又遠去,沒帶走什麼,卻給全中國人民留下了一個生機勃勃,富強繁榮的國度。他雖然沒有高山的高峻挺拔,卻擁有了山一樣的堅定雄渾;他沒有大海一樣的無垠渺茫,卻擁有了海一樣的寬容慈愛;他沒有深林的幽深茂密,卻擁有了深林一樣的深沉寂靜。他就象一座燈塔,不舍晝夜的為遠航晚歸的人帶來光明和希望;他象一方深潭,用深邃和真誠包容萬物;他也像一棵蒼松,屹然挺立,傲視冰霜。
毛澤東、朱德等開國元勳的歷史使命是「打江山」。他們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國,但是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曾經遇到了很多障礙,走了很多彎路。比如「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大煉鋼鐵」等全國運動,都是錯誤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
在文革後,鄧小平以他高瞻遠矚的思想,指導中國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並取得了最大成就。
【第2篇】
20xx年7月不同尋常,黃山不僅進入了高鐵時代,而且迎來了電影《鄧小平登黃山》的首映。黃山人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迎著日出霞光步入了嶄新時代。
電影《鄧小平登黃山》以紀實的手法,重現了1979年的7月,75歲高齡的鄧小平健步登臨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的過程,片中穿插了大背景下引人關注的小崗村「包產到戶」、恢復高考、香港回歸等熱門話題,全片再現了世紀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讓觀眾重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輝歲月。
一代偉人,登上一座名山;一部電影,再現一段歷史。鄧小平身著白襯衫、腳穿黑布鞋、拄著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觀眾幾次因為山路艱險而為他捏著一把汗,特別是看到鄧小平在登山時差點滑倒,我忍不住驚呼,不由得對鄧小平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鄧小平在慈光閣告訴陪同人員不能因為他在而封山,讓遊客正常遊黃山;在人
字瀑傳授長徵經驗讓大家把褲腳卷過膝蓋,說這樣輕鬆些。在玉屏樓叫夫人和女兒洗腳水別浪費了接著繼續泡腳,並讓家人和陪同人員把吃的住的讓給遊客??這一點一滴都體現了鄧小平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優良品質。鄧小平在鰲魚峰與賣茶葉蛋的阿婆親切交談、在百步雲梯為遊黃山的復旦大學學生籤名、在始信峰與香港的攝製組親切合影??這一切一切體現了鄧小平關心百姓疾苦,體察民意,傾聽民聲,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崇高風範。重溫歷史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給黃山帶來的巨大變化。
鄧小平在黃山時,問黃山的建設、問黃山的發展、問黃山的生態、問黃山的物產,殷殷叮囑「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成為全國最富的地方」,句句話語都飽含了他對山區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處處體現了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衝破觀念束縛,敢闖敢試,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的勇氣和決心。此次黃山「破冰之旅」,鄧小平就開發黃山旅遊資源、發展黃山旅遊業等問題作了重要指示,發表了被後人稱之為「開啟了中國現代旅遊業發展之路的著名的『黃山講話』」。鄧小平用堅實的腳步、用有力的雙手為黃山的未來寫下了氣壯雲天的詩篇,黃山以旅遊經濟為主導產業的發展之路從此開始了新紀元。
如今,36年過去了。黃山已成為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於一身的名山,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競相前往的旅遊勝地。合福高鐵的開通,給黃山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實現了鄧小平「將來到黃山要能開快車」的夙願。「飛雪千年茂不衰,
亂雲飛渡仍從容」。在舉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讓我們繼承鄧小平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踐行「三嚴三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黃山人將牢記「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囑託,沿著鄧小平的足跡走下去。正如電影片尾曲唱的「沿著蜿蜒崎嶇坎坷的山路,如沐春風和未來一起攀登,看我日出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