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2023-07-29 07:59:48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篇一】

  在經歷過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魔獸這些賣情懷賣感動的電影,微微一笑、盜墓筆記這種賣顏值賣改編的電影後,我偶然看到一部電影,在充斥著賣情懷和搞大特效大場面的電影大氛圍下,這一部獲得了零差評的電影讓我詫異不已。我也選擇了趕在這個炎炎夏日的尾巴走進了電影院。先不談內容,先談談感受。一周就一次的排片,進場相當於包場,完全沒有聽過前期宣傳,如果不是看到高達9分的評分和網友零差評的點讚,這部影片指不定銷聲匿跡多久。觀影后的感覺是,這簡直就是夏日裡一股清泉,於此在給一些莫名其妙的爛片一次又一次的排場,還不如增加這部影片的量。還有,我很奇怪官方竟然沒有對這影片進行宣傳,寧願讓孩子被喜羊羊、熊出沒、舞法天女這種東西荼毒也不願讓他們體會生命的奇蹟。

  我看完以後特地去查了這部電影的製作,才發現原來是由SMG尚世影業、北京環球藝動影業、迪士尼影業聯合製作的動物劇情片,由中國先鋒導演陸川執導。該片以中國三個獨有的野生動物,四川大熊貓、三江源雪豹、川金絲猴為主線,講述了它們在神秘的自然保護區出生、成長的感人故事。影片在幽默和歡笑中也隱藏著成長的不舍和感動。嚴酷的自然環境、天敵的威脅,都無法阻擋這些野生動物從出生伊始就追隨自己種族千萬年的生命軌跡,完成自然的輪迴。不只是我一言一語能夠描述,那種在觀影中被直擊心裡的感觸。對了,我是不是忘了說這部影片是一部紀錄片。沒錯,一部紀錄片。一部拍出了高顏值的紀錄片,一部真正拍攝了數年的紀錄片。它的名字是《我們誕生在中國》。

  但是,它也並非僅僅是紀錄片,而是一部注重故事起承轉合的自然電影,動物皆是本色演出的演員,再經由電影人從浩瀚影像素材裡挑揀符合劇本和主題的鏡頭畫面,「誕生在中國」最終誕生在剪輯臺上。雲流天際,草木枯榮,就在這千萬年來時間與輪迴的永恆狀態下,陸川選擇了雪豹達娃、金絲猴淘淘、以及熊貓丫丫這三組家庭作為重點敘事個體。給動物命名的擬人化處理,有效營造出強烈的代入感,一個動物家族即一個人類家庭,一方動物世界即一方人類社會。導演陸川的作者意識使得影片在敘事上有著明確的編排和態度,從動物身上找出與人類共通的普世情感,置於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四季更迭中,娓娓引出物競天擇,四時有序,生生不息的綿長主題。之前的陸川以複雜拍人性的複雜,這次的陸川以純粹拍人性的純粹。

  雪豹的主角是自帶女王屬性的單身媽媽,每次出鏡必然搶鏡,氣場強的宛若雪峰的女王,秒秒鐘被圈粉了,而且卻又拍攝出了為孩子操心的母性,更加讓觀眾喜歡上了這位女主角。雪豹作為影片中唯一的肉食性動物,導演卻沒有拍攝出血腥和殺戮,而是借鑑了致敬了[可可西西]監製何平在[雙旗鎮刀客]裡的處理手法,當雪豹達娃撲殺巖羊的那一幕,鏡頭同樣轉向風吹草動雲湧、轉向其它巖羊驚覺危機臨近的反應,等再切回來,達娃的狩獵儀式已經完成。緊接著,陸川更進一步補了巖羊媽媽的鏡頭,眼中驚恐無奈,望著雪豹的背影不舍離去。此時旁白給的是「殺害生命,是為了延續生命」,一個在同類電影中罕見的中立立場躍然而出,雪豹和巖羊是食物鏈上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他們之間沒有對錯,只有生存,只有物競天擇。最後,雪豹達娃被家養的犛牛群攻擊,個人的野性被龐大的體制所馴服和抹殺,這又何嘗不是人性的反應。這場王的盛宴落下帷幕,冰冷的危機叢林世界裡產生了生命的共鳴。

  幼小的金絲猴是渴望得到家庭溫暖的搗蛋鬼,像是青春期叛逆的我們,因為二胎妹妹的誕生而逃離父權神聖不可動搖的家庭,融入流浪猴群成了lostboy。但寒冷冬季食物稀缺造成猴群內因爭搶食物引發的鬥毆事件不時發生,也讓淘淘渴望重新回歸家庭。浪子回頭詮釋了家的意義,血濃於水不只是人的天性,這是生命的話語。在這段中,有一幕蒼鷹捕殺金絲猴兄妹的畫面,那一段牽扯著的不僅僅是觀眾的心,想必在場的攝影人員也是揪心萬分,卻不能去幹涉自然生命的行為。

  熊貓一家既賣萌又給人感動,一位探索母女相處之道的霸道老媽,一位渴望長大和自由的熊貓女兒。女兒的成人禮是爬上樹,而每次都灰頭土臉的失敗了,老是從上坡上滾下去,但是,卻頻頻惹得觀眾大笑。一臉呆萌的熊貓真的是萌的我一臉血。

  還有許許多多生命的起源和自然的難以描述的綺麗,我本以為這是給孩童看的影片,或者是一部無聊的紀錄片,但是,沒想到我的情緒也被影片控制著帶動著,從頭看到結束竟然少見的沒有出戲。影片有時鏡頭互換帶動觀眾的期待,有時推進了緊張的氣氛。對於長時間生活在鋼筋森林裡的我們,這種不加人工修飾的自然是那麼的奇妙,那一個個畫面的捕捉、剪切承載了製作方十幾年的心血。就衝拍攝350個小時這個誠意我覺得看一場也不虧,雖然影片只有79分鐘。好的說了,也來說說壞的,周迅的配音說實話還是不錯的,迅公子偶爾發出俏皮的聲音,配合場面的氣氛讓人很好的代入,但是,臺詞顯得十分生硬,完全就是按照英文直接翻譯的,生硬的讓人覺得這不是誕生在中國。

  最後,套用豆瓣上面一段話:「好多人看完說大多數在國內上映電影和《我們誕生在中國》比差了一條街。我就要站出來反對這些人,為大多數上映的電影正名。畫面差了兩條街+配樂差了兩條街+演技差了兩條街+故事差了兩條街+情緒差了兩條街=一共差了十條街。」鍾情於遠離人際喧囂的動物世界,動容於孕育生靈的這方土地,沉醉於大自然的生命之音。在這個夏日會一場自然的經典,宛若一股清泉流淌在心,電影不僅僅只有商業。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篇二】

  在《使徒行者》、《危城》、《微微一笑很傾城》、《盜墓筆記》、《愛寵大機密》等大片的轟炸下,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剛上映已經被擠得沒有位置了。即使片方打出了用時3年,耗資1000萬的宣傳策略,排片率依舊維持在每個影院每天6場左右的數字。但即使是這樣的「慘況」,也絲毫沒有掩蓋《我們誕生在中國》的閃光點。

  導演陸川,12年前曾拍過《可可西裡》,之後《王的盛宴》鎩羽,有人說這次帶著《我們誕生在中國》回歸,業內好評「這是質量上毫無爭議的作品「,被冠於這樣的標籤後,陸川飽受質疑,這部風格綺麗的電影能否成為8月的票房黑馬,好戲似乎才剛剛開始。

  正如陸川自己所說,在美國叫自然電影,naturemovie,在國內還沒有,這應該是中國電影歷史上第一部自然電影。用三種動物,四時更替,講述生命的輪迴。在豆瓣上看,評價8.3分,已經相當不錯了。

  大家都說看這部片子就像是看趙忠祥老師的動物世界,何必花那個錢去電影院看動物世界呢?但從某種意義上看,動物世界只是陳述動物的生活習性,而電影則用擬人化的角度把動物的一舉一動豐富化。

  就如片中熊貓丫丫要面臨女兒美美學會獨立而離開的那一天;金絲猴淘淘自從有了二胎妹妹就變得很沮喪;雄性藏羚羊在望眼欲穿的等待母羊的歸來時,卻選擇了另結新歡……這跟人類的世界幾乎無異。

  在狗血校園愛情電影的審美疲勞中,《我們誕生在中國》的確是電影界的一股清流,不能說這部片子有多好,但最起碼它回歸到人們最本初的東西——對生命的敬畏,陸川能堅持從《可可西裡》走到《我們誕生在中國》是難能可貴的。

  在《可可西裡》上映以後,喚起了對於野生藏羚羊的保護,使得其種群有了數十倍的增長,如今已擺脫瀕臨滅絕的境地。對於這樣的改變我們應該慶幸,野生動物是有權利有資格和人類共享地球的。

  已近天命之年的陸川在去年兒子誕生的時候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想表現這些動物是如何映射人類生活的,他們生寶寶,就像我們人類一樣。他們把最好的給孩子,去撫養他們,也跟我們一樣。他們會成功,也會失敗。當他們失敗時,後果也可能是可怕的。他們會去做對家庭最有利的事情,這也與我們人類產生共鳴。「此番話也正是陸川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篇三】

  初看片名,會以為是革命題材,從內容簡介看來,又好像是類似《動物世界》的紀錄片。但更準確地說,這是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劇情電影。利用真實拍攝到的素材,再加上迪士尼擅長的合家歡敘事風格,用擬人化的手法,將人類與動物之間共通的母性之愛串聯起三個家庭的故事。類似的自然電影在好萊塢已盛行多年,而在中國市場卻非常少見,這也正是影片最新鮮、有趣的地方。

  影片在畫面上精美、溫情,祖國廣袤大地在鏡頭下尤為美麗,在這裡你看到的是中國的另一種獨特魅力。

  而這些誕生在中國的國寶們的故事,更是讓人看得倍感溫馨,你可以想像,在時下如此浮躁的市場,有人願意花上整整3年的時間去跟拍動物嗎?來自英國的頂尖野生攝影團隊耗時3年深入拍攝,帶領觀眾進入野生動物的神秘世界。在這裡,圓滾滾的熊貓肆無忌憚地在竹林翻滾,金絲猴不知疲倦地跳躍在森林之中,而最讓人敬佩的是攝影師拍到了雪豹的生活點滴。據導演陸川透露,攝影團隊足足跟了3個月才終於拍到雪豹「達娃」的蹤跡,甚至趁著它們出外溜達,冒著生命危險將攝像頭貼到雪豹之家的牆上,由此拍攝到它們完整的生活圖景,為觀眾帶來珍貴的鏡頭。

  然而,最能讓觀眾引發共鳴的,還是對於母愛的詮釋。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雪豹不惜與其他族群激烈搏殺,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它別無選擇,兇悍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一顆慈愛之心;孩子對於母親天然的依賴感,在熊貓的族群也何其相似,萌滾滾地依偎在母親的懷裡,肆無忌憚地撒嬌,不斷地賣萌讓觀眾看得心都化了;而淘氣的金絲猴因為嫉妒媽媽對於新出生的妹妹付出更多而「離家出走」,更是讓人聯想起人類也會遇到的二孩教育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音,影片用講故事的方式,生動調皮的文案,再加上周迅難得一見的活潑演繹,確實為影片起到了加分的作用。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