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法深淵觀後感範文
2023-07-29 09:35:38 8
導語:寫觀後感就是把自己的個人感受寫出來,但是寫觀後感要先概括自己觀看到的東西,下面再展開寫自己的個人感受。本文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今日說法深淵觀後感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近期《今日說法.深淵》說的是肇東16歲女孩殘害母親致死的案例。20XX年9月16日,肇東市某小區發生一16歲女孩在家中竟將母親折磨8天致死!案發前女孩把母親囚禁在家中8天,其中有4天沒給母親吃飯,並且用膠帶和布條把母親捆在椅子上毆打,母親最終被折磨致死。
我在手機上仔細回看了這兩期的《今日說法》,女孩的父母是非常關心這個孩子的,無論是在孩子上學時,離家出走時,還是把母親拘禁期間,父母都是小心翼翼地對待她,即使她把母親捆起來用電棍擊打,媽媽也是柔聲「你是我的孩子啊」,令人唏噓不已。在她母親最後的時間裡,這位母親想的恐怕也是「死在這孩子手裡,終於解脫了」的想法,她肯定不想報警,即使女孩歸案之後,她父親對「報案」的顧慮最多的仍然是「孩子這麼小,報案後她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從節目看,這孩子最大的心結是父母把她送到戒除網癮的防衛學院受到了虐待。在她的父母看來,寧願讓她受點苦也不能放任她。從情理和法律上說父母都沒有過錯,未成年人家長有管教的責任啊,管不了的只好想辦法了。
反思這個案例,如果我們是她的父母,未必比她父母做的更好。負責任的父母大都會選擇她父母的做法。
在我看來,她父母最大的失誤沒有把握好她第一次要求上體校的要求,把孩子弄到了高中裡,學業困難使這孩子越發不喜歡讀書了。她實在對讀書不感興趣,喜歡練體育,她的父母著實應該滿足她。可是說起容易做起來難啊。從節目上看,她父母有著不錯的工作,衣著得體,家境尚好,應該是希望她走條正常升學的路。
也許當初去體校既能學喜歡的專業,也和父母分開有一段距離,關係可能會緩和一下,也許身體條件不錯的她可能走上專業的道路,出個冠軍也未可知;也許……
可是已經沒有這麼多也許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案例中的父母無疑是失敗的。
我們再說成功的例子,著名鋼琴家郎朗的父母。父親郎國任,在媒體找到的關於郎爸爸的也是一個對孩子期望值很高,執著,頑強的爸爸。母親忍受了多年和丈夫,兒子分離的痛苦,承擔著後勤保障的重任。郎爸的作風對一般家庭和孩子來說,壓力也非常大,但他達到了他的目標,甚至郎朗比他的要求做的更好。壓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又滿滿正動力只能說根據孩子個性,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太大了。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父母都是指路人,但指的路,孩子願意走還是不願意走,敷衍著走還是腳踏實地地走,效果會大相逕庭。
案例中這樣的結果非常極端,也有一定的突發性和偶然性。
在我們生活中,不是這麼極端也讓家長失望之極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的親戚,孩子父親是專業薩克斯演奏演員,最早也做到了國家級樂團的首席。只有一個兒子,自小學習薩克斯,音樂學院小學中學大學一路專業學過去,直至美國著名的音樂學院留學,水平自然了得。可美國學校畢業回來無論如何不願意再摸薩克斯,說「你們安排我的事情幹完了,我要幹自己喜歡的」然後跑去做電腦銷售,做快遞小哥。把父母鬱悶地恨不得一頭撞死。親戚家兩口子是從縣劇團出身,為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為了孩子能走專業道路,90年代初就去沿海走穴掙錢,在上海租住了20多年。父親很早放棄了有編制的大樂團,一邊接商業演出一邊帶學生,為了減輕丈夫的壓力,母親早早就離開自己的演員事業,在家裡不僅照料自己孩子,還從老家帶來了兩個學生,做全日制保姆。20年後,孩子放棄了音樂,放棄了。現在,兒子已經快30歲了,沒有固定收入,沒有結婚,一說起兒子,他們眼淚譁譁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目前我們的家庭重心都在孩子。孩子健康快樂,事業有成,家庭美滿是每個家庭幸福的源泉。從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的喜怒哀樂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小時候可能覺得很溫暖,大了就認為不自由,再大就非常壓抑。適度放手,加強溝通,把握好孩子成長的節奏,做個寬心的父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尊重,認同,接納是父母對子女的最好的禮物。
[今日說法深淵觀後感範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