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託洛茨基(列寧看好的接班人託洛茨基)
2023-07-29 19:34:33 1
邱吉爾曾這樣評價史達林:「他接手的是一個犁耕手種的、落後的俄國,而留下的卻是裝備有原子武器的蘇聯。」史達林執政的29年中,蘇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事實上,在十月革命時期,列寧的身邊還有另一位重要的人物:託洛茨基。託洛茨基和史達林所堅持的理論有何不同?如果接替列寧的是託洛茨基,蘇聯能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呢?點個關注,馬上開講!
託洛茨基出生於猶太富農家庭,正是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他與史達林的觀點也有著本質上的差別。1905年,託洛茨基到達日內瓦後,寫下了一篇名為《彼得堡起義之後》的文章,大加讚揚了俄羅斯人民積極推翻沙皇極權統治的英勇,並發表宣言:「革命已然來了,它結束了我們政治的童年時代。」
與史達林堅持的「階段革命論」不同,託洛茨基堅持的是「不斷革命論」,早在1906年,他在獄中不斷地研究了地租相關理論和俄國社會關係後,就開始醞釀「不斷革命」的思想,他在《總結與展望》一文中,提出了這一觀點。
不斷革命論有三個階段: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不斷性、社會主義革命的不斷性、國際革命的不斷性。託洛茨基認為,俄國的民主革命「必然要由工人階級通過建立自己的階級專政來領導、完成」,並持續發展。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期間,託洛茨基開始不斷地宣傳不斷革命思想,回到彼得格勒後,他立即發表了講話,將社會的革命方向轉到了社會主義方向。在當時,託洛茨基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列寧。一名政治學家評價:「在託洛茨基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功的影響下,在他的人格魅力的影響下,不少接近託洛茨基的人都有認為他是俄國革命的頭號領袖的傾向。」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這是人類史上裡程碑式的一步。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此誕生,這不僅改變了俄國的發展方向,還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毛主席曾評價:「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作為十月革命的主要指揮官之一,託洛茨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連他後來的死對頭史達林都忍不住寫道:「起義的一切實際組織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託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揮之下完成的。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衛戍部隊之迅速站在蘇維埃方面來,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工作之所以搞得這樣好,黨認為這首先要歸功於託洛茨基同志。」
1918年3月,託洛茨基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負責組建和指揮紅軍抵禦侵略者。在此期間,託洛茨基不斷遊走於俄國各個戰區,他發表的演講激勵了俄國軍民,為紅軍隊伍的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紅軍的締造者、領袖和組織者」。到了1919年,紅軍隊伍的人數已經在他的號召下,從30萬迅速增長到了300萬,為取得內戰勝利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1919年2月至1921年3月,蘇俄與波蘭兩國由於領土問題產生了分歧,並爆發了戰爭。最終,這場戰爭以蘇俄的失敗畫上句號,這給整個蘇俄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也使得史達林和託洛茨基對於蘇俄接下去的發展方向發生了分歧。託洛茨基主張搞世界革命,通過奪取西方強國的力量來發展布希爾維克的革命;而史達林則認為應該注重國內的工業發展,先強大自身再考慮對外策略。
列寧曾說:「託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員部問題上反對中央的鬥爭所證明的那樣,不僅具有傑出的才能。他個人大概是中央委員會中最有才能的人。」但隨著他的離世,託洛茨基遭到了史達林派的聯合打壓。
事實上,以當時蘇俄的國情來看,史達林的想法是正確的,波蘇戰爭的失敗,已經證明了蘇俄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這一策略的不可取,戰後,蘇俄立即調整了對外策略,與周邊的愛沙尼亞、芬蘭等國籤署了和平條約。
1925年至1926年,託洛茨基繼續發表對於「不斷革命論」的看法,要求世界各地的各條戰線,都朝著無產階級的目標不斷發動革命,他始終堅持世界革命理論,但這種政策已經被社會所放棄。黨內的大部分人員更為支持,史達林提出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理論。
說到社會地位,託洛茨基是遠遠高於史達林的,但他對於革命理論的激進,讓他失去了政治領域上的支持者。1940年8月,託洛茨基在墨西哥遭到了暗殺,離開了人世。美國一名託派領袖曾說:「託洛茨基主義並不是一個新的運動、新的教條,而是真正馬克思主義的復興、再生,就像它在俄國革命和第三國際初期所表現的和實踐的一樣。」
託洛茨基的思想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並不符合蘇聯當時的國情,如果是他執掌了蘇聯,蘇聯在國內建設上的發展大概率是比不上史達林所執政時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