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二十三(古文觀止一一五)
2023-07-29 03:04:24
弔古戰場文
——李華
浩浩乎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晨霜。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裡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野豎秏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徵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裡,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勳,和樂且閒,穆穆棣棣,君臣之間。 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裡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悽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兇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也?命也?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譯文:遼闊啊,平曠的沙漠無邊無垠,天高地遠,不見人跡。黃河如帶子一般曲折盤繞,群山交錯縱橫,暗淡悽慘,風聲悲號,日色昏暗。野草枯黃,天氣寒冷得像是下過霜的早晨。飛鳥疾飛而過,不做停留;野獸倉皇奔逃,離散失群。亭長對我說:「這兒就是古時的戰場,常常有軍隊在這裡覆沒。天陰下雨的時候,常常聽見鬼哭的聲音。」令人痛心啊!這裡是古時的戰場?漢時的戰場。還是近代的戰場呢?
我聽說趙國時齊國、魏國徵兵戍守邊境,楚國、韓國廣開兵源,招募士卒。士兵們萬裡迢迢地奔赴戰場,連年暴露於日曬雨淋之下,清晨在風沙四起的草場上放牧,深夜從結了冰的河上穿渡。天地遼闊廣大,不知哪裡才是歸路。把生命交給刀刃槍鋒,滿懷的愁緒向誰傾訴?自秦漢以來,邊境常有戰事,中原凋敝破敗,沒有哪個朝代不是這樣。古人說邊境上如戎、夏一類的少數民族是不抗拒朝廷的仁義之師的;而現實中卻是禮儀教化不為所用,武將的奇謀卻屢屢得以施展。用兵的詭道奇謀與仁義道德不同,用禮儀教化來安撫四方被認為是迂闊的空談而荒廢不用。唉,可嘆啊!
我想,當北風席捲沙漠的時候,胡兵便伺機進犯。主將驕傲輕敵,在轅門倉促應戰。狂野之豎起軍旗,軍隊往來部署。軍法嚴厲,士卒們心中恐懼;將帥們威風凜凜,士卒們的生命卻十分微賤。鋒利的箭頭射穿了骨頭,猛烈的風沙迎面襲來。敵我相搏的慘烈場景,讓山川為之瞠目震驚,喊殺聲震裂江河,氣勢迅猛如同驚雷閃電。至於在天氣陰沉、彤雲密布的日子裡,凜冽的寒風肆虐在邊塞之地,積雪沒過了小腿,鬍鬚上結滿了冰碴兒,猛禽都藏進了窩裡,戰馬也徘徊不前,士卒們的冬衣棉服內毫無溫度,天氣已經到達了能凍掉手指、凍裂肌膚的程度。這讓人無法忍受的寒冷,正是老天對於強悍的胡人的幫助,他們憑藉這肅殺天氣,前來搶劫屠殺。他們肆無忌憚地劫取軍用物資,瘋狂地攻擊士卒。邊地傳來的消息往往是都尉剛剛投降,將軍又戰死疆場;士兵的屍體躺滿了大河兩岸,鮮血住滿了長城的洞窟。人死了就已談不上誰貴誰賤了,都是一併化為枯骨,那悲慘的狀況,還能說得完嗎?鼓聲衰落下來啊,戰士們的力量已經用盡,箭矢射完了啊,弓弦也在廝殺中斷絕,白刃相搏啊寶刀折斷,兩軍相迫啊生死相決。投降吧,將終身淪為夷狄;拼死吧,屍骨在將暴露在沙場。鳥無聲啊群山寂寂,夜正長啊寒風悽悽,魂魄不散啊天色陰沉,這個地方是鬼來神往啊陰雲嚴密。日光慘澹啊百草不長,月色悲涼啊映著白霜。世上還有什麼像這樣讓人傷心、不忍目睹的景象嗎?
我聽說,戰國時趙國名將李牧曾經率領趙軍大敗林胡,開闢國土千裡,使匈奴敗走奔逃;而漢朝傾全國之力抗擊匈奴,結果卻落得個國家錢財用盡,老百姓疲憊不堪。這其中的關鍵只在用人罷了,哪裡是在於軍隊的多少呢?周朝驅逐獫狁,把他們趕到北面的太原,在北方築起了城牆,軍隊全勝而還。回來後飲宴歡慶,記錄戰功;君臣之間和樂安閒,彼此愛護。秦朝修築長城,關塞直到海邊,而生靈為之塗炭,長城腳下累死百姓的屍骨數也數不完。漢朝攻打匈奴,雖然取得了陰山,但是終究是死傷慘重、橫屍遍野,功勞彌補不了災患。
天下這麼多的百姓,誰人沒有父母?盡力供養,還怕他們不能長壽。誰人沒有兄弟,彼此相愛如同手足?誰人沒有夫妻,彼此相敬如賓,相愛如友?活下來是誰的恩?戰死了又是誰的錯?是生是死,家人卻不得而知,偶爾聽到些傳言,也仍然是將信將疑。他們內心充滿了憂鬱,只能在夢中和親人相聚。親人們灑酒祭奠,遙望著天邊哭泣,天地為他們哀愁,草木為他們悲泣。弔祭之情如果不能到達,戰死的孤魂將在何處依附?大戰之後,必有兇年,百姓也將要流離失所。唉!可悲啊!是時世造成的呢,還是命運造成的呢?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這又能怎麼辦呢?只有施行仁政,用禮儀教化來懷柔四夷,才能讓他們為天子守衛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