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是個什麼官(牧是個什麼官)
2023-07-29 10:54:51 2
州牧是個什麼官?「牧」本是飼養牲畜的意思,如牧牛、牧馬、牧羊,而牧馬牛羊的人稱為牧人,從事畜牧業的人叫牧民,詞義淺顯,老幼婦孺都懂得,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州牧是個什麼官?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州牧是個什麼官
「牧」本是飼養牲畜的意思,如牧牛、牧馬、牧羊,而牧馬牛羊的人稱為牧人,從事畜牧業的人叫牧民,詞義淺顯,老幼婦孺都懂得。
奇怪的是,在古代,「牧」也是官,是一種官稱。比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又自立遼東侯平川牧——這裡的「牧」字顯然是官的意思,「牧」是古代治民之官。古籍《禮記·曲禮》篇說:「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後稱州官為牧。據史書記載,殷周之時就有「州牧」之稱,漢末稱一州的軍政長官為「州牧」。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為了加強郡縣之間的軍事合作來鎮壓起義軍,政府把監察區改成了一級政區——州,把刺史改為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之軍政大權,漢末荊州牧劉表、冀州牧袁紹,就是軍閥割據,漢末設置「州牧」背景是對付農民起義。
這裡涉及幾個官職:刺史、太守(古人也把刺史或太守稱為使君)是比縣高一級的州級官吏(相當於現在的地市級),州牧是比縣高兩級的官吏。為便於記憶,列公式如下:
刺史 = 太守 = 使君
(州長官)(郡長官)(漢代對州官的稱呼)
隋唐縣以上的行政單位是州或郡。稱州時長官是刺史,稱郡時長官是太守,刺史或太守又可稱為使君。東漢末年,重要的州設牧,長官叫州牧,權威重於刺史,一方諸侯,軍閥割據。
為什麼稱官為「牧」呢?前面談到,牧是古代治民之官,古代統治者蔑視勞動人民,把牧人牧養牲畜比喻官吏治民,故曰牧民——即撫養民眾,治理民眾。這是有偏見的。
可白居易提出「養民如養樹」卻是值得稱道的。公元819年—821年,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忠州(今重慶市忠縣)當刺史近兩年,體恤民情,廣施仁政,獲得「賢刺史」美名。他寓居忠州東坡,廣植果樹花草,悟出了「養民如養樹」的道理。
養樹既如此,養民亦何殊?
欲將茂枝葉,必先救根株。
云何救根株?勸農均賦租。
云何茂枝葉?省事寬刑書。
移此為郡政,庶幾氓俗蘇。
這首詩形象地說明要施政惠民的道理。為了發展忠州經濟,解決人民溫飽,白居易勸農均賦,省事寬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不擾民欺民——這就是當年白居易在忠州實行的「郡政」,堅持這些施政方略,人民就能從貧困愁苦中復甦過來。「庶幾」,也許可以,差不多。「氓」,讀méng(萌),指人民。
白居易「均賦租」「寬刑書」的政策,深受忠州百姓的愛戴,也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評(如北宋大文豪蘇軾敬仰白居易,以「東坡居士」自喻),更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讚賞:「勸農均賦,省事寬刑,豈獨治一郡哉,雖以治天下可矣!」
乾隆皇帝讚賞白居易的治郡之才,提到治國的高度,他們的「養民」都脫離不了「牧民術」的窠臼,但他們關於均賦、寬刑的見解和施政方略,畢竟對勞動人民有利,其歷史進步性不容抹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