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後感之明朝那些事

2023-07-29 10:49:28

  讀過《明朝那些事》以後,我讚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但是讀過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是金戈鐵馬,八百裡分麾下炙的豪氣;不是爾虞我詐,朝廷上明爭暗戰的鈎心鬥角,而是一段段沉寂了千年的情誼。那情誼,有愛情,親情,愛國情。有的因為權力而漸漸消逝,有的情誼卻亙古不變。

  看多了《甄嬛傳》,便以為後宮只有無盡的虛偽與爭寵,沒有一份真正的愛情,然而我錯了。深宮中自有真情!朱元璋與馬皇后那一份真情,患難與共,別人不可替代。朱元璋被囚,是馬皇后每天將熱餅放在胸口送到牢中,胸口被燙出無數傷痕。而朱元璋一代硬漢在馬皇后逝去時也流下無盡淚水。幾十年,即使朱元璋當上皇帝,也未曾拋棄馬皇后,依舊與普通夫妻一般,高中作文《高中生優秀作文點評:《明朝那些情》》。這份情,真切濃厚。朱祁鎮與錢皇后那份愛更為震撼。朱祁鎮被俘,無人去管他的安危,唯有她賣盡家當,只求他平安歸來,而他在敵軍中能活下來,日日站在土坡上,向南迎風眺望,無論颳風下雨,日曬風吹,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來」。

  在那深宮中自有一分真情,不要讓虛偽掩蓋了愛情、真情的光芒。

  如果說愛情是兩顆陌生的心相互吸引而以身相許、白頭偕老的最美好最刻骨銘心的真情,那麼血濃於水的親情就更真摯,更深切,更永久的了。然而當親情碰上權力,在這裡卻完全變了!帝王無情,因為無數的人盯著那個位置,一旦你從這個位置上下去,你面臨的便不是淪為庶民這麼簡單了。朱棣、朱允文,一對叔侄反目成仇,叔叔將侄子打下皇位。侄子隱姓埋名20年,天天害怕被抓,叔叔擔驚受怕20年,夜夜輾轉反側,一切都因為權力。朱高熾、朱瞻基一對父子,子弒其父。父子原本是世上最為信任的人,卻因權力陰陽兩隔,而這操控手是兒子。朱祁鎮、朱祈鈺一對兄弟,弟奪兄位,囚禁其兄數十載,一切源於權力。這樣真的好麼?為了權力便不顧濃濃血緣之情?我想他們沒有人希望有這樣的結局,只嘆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用這詩句來描述你吧——于謙,書中我最敬佩的人。你為人清白磊落,兩袖清風,身居高位卻不貪一分一毫,在被人誣陷抄家時家徒四壁,竟抄不出任何東西。我敬你,還因為你有一顆赤子愛國心。土木堡之戰,明朝20萬精兵全部戰死,只留下一座空城。當時的大明朝,皇上被俘,國內無兵,也先帶領的蒙軍正欲攻下北京,重建元朝。是你,在士氣低落時,用自己一介書生的力量鼓舞士氣!是你,利用餘下的二線士兵打敗敵軍的數萬精兵!是你,在戰爭打響之際立下軍令:臨陣,將不顧兵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而在一個月之前你還是一個儒雅書生,是什麼讓你變為一個軍事家?除了知識,就是那一腔愛國之情了吧!在戰中,你立下只可出城不可入城的軍令,你要與大明共生死。

  就是這炙熱的愛國情支撐著你,讓你最終在北京保衛戰中畫上了精彩的一筆!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愛國情,他們都讓人感嘆,這嘆中有羨慕,有嘆惜,有敬佩。明朝那些情,說不完,道不盡……

  點評:

  《明朝那些事》,可謂是反映明朝的百科全書,而作者卻仿書名以「明朝那些情」為題,專注於「情」,視角獨特、醒目且吸引人。再看作者如何寫「情」。一是選材典型,細節傳情;二是運用手法,敘抒結合。如寫愛情,馬皇后燙出「無數傷痕」,朱元璋流下「無盡淚水」;錢皇后賣盡家當「只求他平安歸來」,朱祁鎮風雨眺望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來」。細節歷歷在目,令人「震撼」,而又與《甄嬛傳》的爭寵與虛偽對比,更突出了愛情之堅貞和作者感慨之深沉。再如寫親情,三對人物「當親情碰上權力」冷酷相殘,作者連用兩個反問句,再重嘆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又如寫愛國情,對「最崇敬的人」于謙,一連串的「是你」排比句,把自己的感慨推到頂點。明朝那些情,讓人感嘆,有羨慕,有嘆惜,有敬佩……讀書貴在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這篇讀後感既讀懂文本,又讀出自我,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融入了自己濃烈的感慨。

[觀後感之明朝那些事]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