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禁毒教育片觀後感400字

2023-07-29 14:08:11

  【範例1】

  毒品,是每個人都不敢靠近的一種東西,因為人們都知道,一旦靠近了它,就不能再舍它而去,會對它上癮,所以有許多人都畏懼地躲開。但有些人會對毒品感到好奇,這種好奇心促使他們墜入深淵。只要一旦染上了毒品,就無法自拔!

  毒品,一個我們從來不想涉及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話題;毒品,一個在新中國大地絕跡了30年後卻又死灰復燃的惡魔。

  毒品分很多種類:有海洛因、白粉、搖頭丸、冰毒等,這些都能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還危害其家人,導致嚴重的後果,這也給社會帶來不安。

  1840年,鴉片和大麻首先來到了中國。鴉片戰爭從此爆發。鴉片是由提煉纓素而成,可作藥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癮,人就變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縮。中國人吃了鴉片後,屢戰屢敗,使鴉片成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處多,吸毒就等於自毀前程。1985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勇奪兩金一銀的健將阿惠因吸毒變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嫗」。碩士研究生江濤因吸毒傾家蕩產,變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廢物。

  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毒品是可怕的,是一個可怕的惡魔,吸食毒品者被毒品所剝奪的也絕不僅是金錢和健康,他們所要付出的代價是靈魂淪喪,家庭破亡乃至生命消逝。

  新中國成立後,海洛因又到來了,弄得走私案一樁又一樁,中國人民痛苦不堪。儘管中國建立了許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販毒分子就更聰明了,更隱秘了。

  有些吸毒者在意識到毒品的危害後也想戒毒,可作為一名吸毒者,自身將因毒品本身所具有的成癮性特徵產生對毒品身體,心理上的雙重依賴,而無法依靠現代尚不完全的戒毒手段和個人意志走出深淵,終身成為毒品的俘虜,永遠地失去做為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可以說吸毒者既是不可救藥的罪人,又是無藥可醫的病人。沾染容易戒時難。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在禁毒館的各種禁毒宣傳畫上我們看到吸毒者用各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頭撞牆的,有的甚至把牙刷望鼻孔裡塞的等等,讓我們都感到毛骨悚然。

  直到走出禁毒館還是無法忘記那種不可竭制的憤恨中夾雜的陣陣心痛。那種感受是沉重的,是刻骨銘心的。而不能忘記的還有那些千瘡百孔的殘軀,抽搐扭曲的表情和猶在耳際的呻吟。不願接受,但事實卻活生生地擺在眼前:在我們身邊,在這片陽光之下,潛藏著的毒品犯罪正無孔不入地吞噬著我們的同胞。

  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禁毒出一份力,抵製毒品的泛濫。禁毒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責任。

  【範例2】

  昨天,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觀看大型寫實記錄教育片《迷途》,看完後,我感觸良多。

  片中主要講述了阿華與小燕子等人的人生悲劇,她們曾經都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踏上海濱城市的土地,她們都曾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卻由於無知走上吸毒這條不歸路,終生只能在賣淫、詐騙、吸毒中度過,而小燕子更是懷上身孕,最終,一個不該屬於這個世界的孩子被帶到這個世界。但她無助的哭喊不能博得母親的同情,反而被作為騙取同情心的工具為母親賺了毒資,最後,畫面在阿華渴望的背景中定格,留給人們同情與反思。小燕子因為毒品,喪失了一個女人最基本的母性。毒品慢慢蠶食她的神經、她的羞恥心,最後連良心也灰飛煙滅。毒品帶給人的傷害是無窮無盡的。自從19世紀的鴉片傾銷中國以來,這個千瘡百孔的民族開始從內部慢慢腐爛,毒品為外國侵略者打開中國緊鎖的大門,為外國侵略者培養了毫無招架之力的軍隊,為外國侵略者送一批批奴隸。只要有了菸草,中國人就會乖乖任由他們宰割,結果,嫋嫋輕煙中,葬送的不僅是吸毒者,還有整個民族整個國家。

  縱觀當今社會,被毒品害得家破人亡的也不計其數,有多少人為了籌集毒資,不惜變賣家產,妻離子散,最終落得暴屍街頭的惡果。追根究底,首先是毒嫋的責任最大,若沒有他們埋昧良心賺著這些不義之財,就不會有眾多的人深受其害。其次,是吸毒者自身的意志薄弱。許多人都是因為自身對毒品的理解不夠充分,為了好奇與刺激邁出了第一步,從此便不可回頭。

  但真的只有這些原因嗎?我想,更大的,是家庭背景與父母教育。

  阿華的父母監守自盜,虧空公款,結果阿華姐妹不得不從學校輟學,早早踏足社會。如果她們的父母沒有進入監牢,如果她們沒有輟學,那麼她們就會明白毒品是一件多麼可怕的東西,她們的父母就會教育她們有所為有所不為,她們就會象大部分人一樣,正常地上班,結婚,生子,然後兒孫滿堂。然而這一切並不如理想那樣,命運按偏離的軌跡慢慢發展,導演了如今這場戲劇。

  吸毒的背後,折射出人性的醜陋。正是這一點一點人性的醜陋,連接成了吸毒者絕望的一生,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唯有引以為鑑,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