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為什麼節 吃粽子
2025-06-29 07:10:10
作為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端午節還有著許多叫法呢,對於端午節又稱什麼節,你了解多少呢?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端午節又稱為什麼節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端午主要風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吃粽子的說法
主流說法,粽子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另說則是用來祭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