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洞
2023-04-01 19:46:35 1
鬼谷洞又稱鬼谷山洞,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的國家AAAA級景區雲夢山之上,相傳為鬼谷子隱居所在地。著名景點有"五裡鬼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鬼谷洞
地理位置
鶴壁市淇縣雲夢山風景區(縣城以西約15公裡)
開放時間
08:00-17:00
景點級別
AAAA級
著名景點
五裡鬼谷
保護級別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鶴壁市淇縣
官方電話
0392-7728461
目錄
1景點情況
2景點傳說
3周邊景點
摺疊編輯本段景點情況
鬼谷,相傳為鬼谷子隱居所在地,位於雲夢山。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谷內有鬼谷洞,《淇縣誌》鬼谷洞:"世傳鬼谷子隱居處"。鬼谷因人而名,或鬼谷子因谷而名。李悝(商鞅之師)也曾在此隱居過。
《明一統志》:"鬼谷先生春秋晉平公時人,姓王名詡,嘗入雲夢山採藥,合服得道,顏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因此為號。"
歷代天師及文人雅士,對雲夢山鬼谷洞多有吟詠之作。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有《鬼谷巖》:"鬼谷巖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拂蒼蘚,細讀老君碑。"元代詩人袁桷也有"鬼谷巖"詩:"縱橫太古石,短長千歲藤;感彼巖居子,獨飲古澗冰。"元代文士曾子良則有《 凝真觀》詩:"獨往因循願未酬 ,冷然弄我此時遊;松聲夾道人歸洞,竹影平池日漾秋;古井能知漢興事,清泉欲洗說韓羞;山中老宿應無恙,聞說端居甚好修 。"《淇縣誌》還記載,在鬼谷洞周圍有"蘇秦臺、張儀井 、孫臏寨、龐涓井"等,是聞名千古的遺蹟。
摺疊編輯本段景點傳說
在雲夢山鬼谷洞附近民眾中,至今流傳著很多有關鬼谷子的傳說。據說鬼谷洞是鬼谷先生的出生地,他有家有兒子,洞源人的女兒是他的妻子,他算不準兒子的生死,由此從斷生死命到難斷生死命。山中有寶劍石,老祖天師的雌雄寶劍從這裡取出。鬼谷先生修煉的山洞中,洞頂有一月亮形石會移動。鬼谷留言:"當月亮下山時,天下就太平了。"洞中的雲夢床平躺其上,就能體會到道教修煉睡仙功法-胎息,神奇的小洞是辟穀煉內丹的場所,林泉井(丹井)即煉丹取水處。2000多年過去了,但古樸的面貌依舊,幾十丈高的豆科紫藤(龍藤)在洞邊是歷史活的見證物。地處半山的雄獅金銀倉,傳說能打開時,便財源滾滾 。山中清溪流水,與雲夢山瀘溪河匯於一處。山間松竹茂密,有一條婉延4公裡長的深谷,名為鬼谷,相傳鬼谷與天相連,故稱鬼谷先生為"聖天福主"。
有關雲夢山鬼谷洞的史料記載,可見之於洞源劉英先生發現的古老殘碑,有《老君碑》、元代趙孟頫詩、《貴元思真洞天碑》等。據考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南康中主李璟及其子李煜(李後主)因喜愛劉英發現的古碑拓本,由皇室出資,為之建觀,取名"凝真"後陳希聲即山修醮,選道士韋悠然、吳寶華結庵於鬼谷山。宋景右、嘉右中敕修,元至元中,上清紫薇道院(現正一觀南車劉家處)道士吳與順受真人之命與徒金蘭重建之,觀外有澗,澗上有"滌煩亭"(舊址現水池處),並於觀之東建有"天樂道院"。
鬼谷洞古蹟1986年列為淇縣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雲夢山與鬼谷洞有古老的歷史,史料證明凝真觀有上千年的歷史延續,與龍虎山天師道是一脈相存的。如今道教的祖庭龍虎山天師府在日臻興旺時也鼎力相助雲夢山鬼谷洞道觀。
淇縣雲夢山鬼谷洞觀於1996年8月經政府批准登記。在多方關懷下,雲夢山鬼谷洞道觀的出家修行者,有志恢復重建凝真這座千年古觀,使道教文化和縱橫家之學在鬼谷洞重放異彩。
摺疊編輯本段周邊景點
凝真觀遺址
凝真觀,位於上清宮南七十裡之鬼谷洞的山腳處,屬正一道觀,是道教徒奉祀祖師和天神地只的場所。按《洞天記》:"即鬼谷先生修真之所。"由南唐中主李璟及後主李煜出資修建,面積約1800平方米。五代道士吳寶華居此修煉,北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重修,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道士吳與順重建,時有四殿四堂,及左右道舍與配房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有詩《鬼谷巖》專記此事:"鬼谷巖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拂蒼蘚,細讀老君碑。"凝真觀已塑起了一尊鬼谷仙師的造像,有道教徒數名在此修行。
天樂道院舊址
天樂道院位於凝真觀之東,共分上下兩棟,距約150米,面積200平方米,與凝真觀同年代興建。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上清紫微道士吳與順重建(曾子良記),是道教徒的生活起居之所,後大部分被毀,僅留石壁,長33米,高10米,還保存完好。
鬼谷大洞
鬼谷大洞位於雲夢山半山腰處,形似崖屋狀,外敞內收,高約3米,深約8.5米,寬約4.8米。洞壁為海沉積巖,洞口兩側有人工鑿成的門欄,上方有裝門的石孔,洞門有象形的鯉魚把守,上方左右兩側有天然的石鐘、石鼓。相傳古人敲一下鼓,洞源村都能聽到。距洞1.5米處,右邊沿洞頂直斜而下有一巖石,稱雲夢床。人若平臥在上面,兩腿自然分開,兩手自然松垂兩側,自然會屏閉了胸部呼吸,出現腹部呼吸(丹田呼吸),這就是道教的上乘內煉功法--胎息法,亦稱睡仙功。左邊有一塊黛青色的巨型巖石,似麒麟狀,石上有條紋,似人工所刻之蝌蚪文或稱鳥篆文,石身有三個小孔,是出油、出鹽、出米的孔,相傳當年不管來多少人在此居住修煉都能供給以維持他們的生存。這在百姓看來十分神奇,百姓為了能多出些油、鹽、米,便把孔鑿大了,結果什麼都沒有了。巖頂有象形的日月星辰,傳說頂部有一個淺淺的凹形圓孔,人稱天然月亮石,盛傳它會移動,數百年來,它已從洞頂慢慢地移到洞頂的邊緣。當時,百姓只要到了鬼谷大洞就會關注月亮石的位置,傳說:"月亮下山時,天下應大同"。洞的最深處是一尊鬼谷仙師的晚年塑像。
鬼谷小洞
鬼谷小洞在鬼谷大洞右邊約100米,洞口呈不規則形。洞口寬35釐米,高50釐米,洞徑約45釐米,口面向上,瑩潤光滑。洞之上方巨巖聳崎,呈重樓復閣之勢,成了這座靈洞的天然屋頂。洞內光線幽暗,洞深約8米,成螺形,鍾乳倒懸,巖景粗獷。人若進洞,必須臉朝黃土,五體投地,先下左腳,後下右腳,投入身軀,然後雙手並舉,垂直而下,方能落地。此洞是鬼谷仙師閉關修煉之所?據《欽定四庫全書》記載:"鬼谷洞,在鬼谷山,其洞幽黑,入必明燭,周回四裡,可容數千人,旁有一洞,洞口狹小,相傳若有人入其中,迤邐漸遠,見人物盧舍儼如人世。"
龐涓井
龐涓井又名龐家井。位於凝真觀之北約50米處,與道士吳與順重建的滌煩亭同一位置。百姓俗稱"龍眼",是鬼谷洞重要的山間溪水,此水甘甜可口,亦是道院飲用水的源頭。
張儀井
張儀井又稱林泉井。處於鬼谷大洞之左30餘米,井處於天然崖洞之中,井口狀如一橫臥的寶葫蘆,口徑約2米,泉水清澈見底,甘甜清冷,不溢不涸,即使落入了竹葉在其中,也不腐敗,沒有一絲異味。據說,此井由鬼谷仙師之徒張儀管理並維護,具有"林泉止處,永作丹丘"之稱。
孫臏寨
孫臏寨,在凝真觀遺址之北200餘米處,鬼谷山下部,在封閉的山脈兩山谷深處,沿山形而疊建,形成梯田,面積約1600平方米,石砌牆壁。舊志記載,清代還有黎家、毛家姓氏在此居住,現今僅存石階、斷壁、石牆。
露水坑古城牆
清朝鹹豐五年至同治三年(1855-1864)期間,太平軍轉戰貴溪。當年貴溪冷水鎮是進出福建的交通要道,太平軍在露水坑古驛道邊築起了城牆等工事,以防清軍的襲擊,現去冷水林場桂莖分場十餘裡,可見隱身於深山密林之中的古城牆遺址。古城牆用大鵝卵石砌成,長近60米,高4米,中間是一拱開門洞,橫亙於夾峙的青山之間,城牆下是陡峭的石壁,易守難攻。城牆附近有不少殘存屋基,為太平軍屯兵起居之所,據《貴溪縣文物志》記載,除了城牆由太平軍修築的傳說外,由當地群眾另一說法推測,古城牆可能是明末殘存政權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公元1645年),或唐王朱聿(年號紹武,公元1646年)所築。
千年豆科紫藤
千年古藤,學稱豆科紫藤,古藤的形狀酷似蟠龍,有龍眼,龍鬚,龍嘴,因此,當地百姓又稱之為龍藤。龍藤直徑達107釐米,高約數丈,位於鬼谷大洞左旁。盤桓蓄勢,循巖攀崖,援樹破竹,九曲三彎,直插雲霄,一派"中華第一藤"氣勢,令人嘖嘖稱奇。早在元代,大詩人袁桷就有詩讚嘆這根古藤:"縱橫太古石,短長千歲藤;感彼巖居子,獨飲古澗冰"。
千年白果樹
距離貴溪桂港十餘裡,兩旁青山聳峙,溪水相隨,千年白果樹挺立溪邊,高達五丈,樹幹粗約三人合抱,三根主枝交錯張開,如傘似蓋,蔥蘢多姿。樹幹高約五米處長樹瘤兩個,長約尺許,下垂酷似始乳。樹身一穴裂開,如鏽樹脂漸流不斷。傳說,雌雄白果精已經出世,雄者匍匐,逐水而行,危害不大;雌者立身,浮水而出,荼害生靈。它曾用計從張天師母親那兒騙得聖水,正要漲水出逃,碰到剛回到家中的張天師策馬追殺,匆忙之中,誤用雌劍將白果精殺死,因雌劍無法收回而使創口千年"流血"。此樹已在1986年定為文物保護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