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為什麼要吃麵條 逢七吃麵最長壽
2025-07-17 05:40:09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傳統飲食習慣。正因如此使我們的國家變得豐富多彩,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民間有許多節日大家都有吃麵的傳統,其中正月初七當天就需要吃麵條,這是為何呢?
正月初七要吃麵條
年初七吃麵條是因為這一天是「人」的生日,女媧在創造世界時,先造了六畜,最後一天才創造人類,被稱為「人日」。作為關乎人類自己誕辰的節日,當然吃食也要特別講究,其中以麵條特別適合拿來做當天的食物,因為麵條順溜,每一條又比較長,人們認為吃麵條意味著長壽,表達了老百姓對健康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適合吃麵條的時間
春節裡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其實都是適合吃麵條的,其中的寓意是纏住光陰歲月,不讓時間快速流逝,人們就可以長壽了。而且煮熟的麵條夾起來很順,象徵未來生活平安順遂。民間也有種說法,給小孩吃麵條可以類似綁住他們的雙腿,不亂跑就不會被不吉利的東西拐走。
大年初七的風俗
【吃餃子】初七除了吃麵,北方地區還流行吃餃子,也講究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
【吃小豆腐】淄川這天會吃豆腐,象徵著吃老鼠腦。
【佔卦吉兇】有些地方的人們還會根據氣象判斷吉兇,這來源於古代的傳統,據說可以佔卦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不詳,需要去化解的。
【貼人像】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一整年都平平安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