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祈福和祭祀 兩者之間存在怎樣的差異
2025-07-17 14:37:11
人什麼時候都不能丟失自己的信仰,很多人靠著信仰的支撐,才能在殘酷艱難的社會中生存。我們中國人都是有信仰的,我們相信會有神明來保佑我們,所以我們會在過年的時候祈福和祭祀,其目的都是能夠讓自己能夠順利一些。
兩者祈求對象不同
「祈福」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醮還願之事,其對象包括活著的人,有實際的現實目的;祭祀」則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我們認為靈魂是可以獨立出來的,所以我們身體的死亡不代表靈魂死亡。
社會學地位不同
書生、仕人、平民常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切煩惱,護佑自己考試成功、事業順利、生活安康。相比之下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只、人鬼。天神稱祀,地只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所以說在我們古代不同的社會地位的人要祭祀的神是不同的。
形式不同
祈福之人,入廟燒香叩首即可,心中祈福,或作口念。這個過程是比較輕鬆的,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去約束自己,如果自己的願望得以滿足,再來廟中還願。祭祀活動,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苟。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範。舊俗備供品向神靈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