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主聚會時開場白怎樣講(請人吃飯等為何叫)
2023-11-02 07:08:20 3
請客吃飯,或者是舉辦一個什麼娛樂項目,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而在這其中,我們往往把牽頭的人或者是組織單位,甚至是國家稱之為「做東」或者是「東道主」。當然,對於這種說法,大家都非常明白其中的意思,也會經常運用。
但是,請人吃飯、組織活動等為何要叫「做東」或者是「東道主」呢?被廣泛使用的成語「東道主」又究竟有什麼典故呢?難道還有「西道主」等其他的說法嗎?其實這其中還是頗有些講究和由來。
先來看「做東」。做東就是俗語中所說的「做東家」、「做主人」、「主家」等意思,也就是當「東道主」。在民間,人們常常都是把娛樂活動項目或者是宴請賓客的舉辦人、組織者或主人稱之為「做東」的。《禮記》中說:「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是說主人在迎接客人入門時,主人走東邊的臺階,客人走西邊的臺階。
從古到今,因為我國地處北半球,所建造的房屋大多都是坐北朝南的。對於那些有地位或富裕的大戶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廳,朝南擺放有兩個座位,一東一西。接待客人時,主人總是先要把客人迎到西邊的座位上,然後自己才在東邊的座位上坐下。
有的人家會更加講究,他們在客廳門前修東和西兩條路,進廳門的臺階也分東和西兩處。迎接客人時,將客人引到西邊的道路,從西邊的臺階入門,而主人則走東邊的道路,從東邊的臺階入門。於是,主人就被稱為「東道主」或「東道」,簡稱為「做東」或「做主人」了。這是個人,當然也可以引申為某個團體組織或者是國家的。
再來看看「東道主」。東道主也是指古時中國民間宴請款待賓客的主人。如果客人從西邊而來,則稱主人為「東道主」,如果客人由南而來,則稱主人為「北道主」。而北道主不常用,後來則用東道主來泛和統稱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由於人們往往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稱為東道主,所以常常會說「盡地主之誼」。
「東道主」一詞的應用非常廣泛,遠親上門、朋友相聚、來了客人、搞個活動等等,主人都會通常自稱為「東道主」,客人也會說主人為「東道」等。東道主不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團體、組織、單位、城市等,還可以是國家。比如世界上重大會議和賽事的主辦方國家或者主辦城市也稱之為東道主。
其實,「東道主」或「東道國」的典故,是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其原本的含義和今天所說的意思並不是相同的。故事說的是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晉兩國包圍了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說鄭國如果生存下來,可以作為秦國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對秦國是有好處的,而滅掉鄭國對秦國是有害無利的。
如果能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和牽制晉國,顯然對秦國是有益無害的。秦穆公認為燭之武說的有道理,就立即撤了軍。因為秦國在西方(今陝西),鄭國在東方(今河南),晉國在秦鄭之間(今山西),所以鄭國對秦國而言,就自稱為「東道主」了。
可見,我們今天所說的「做東」和「東道主」,都是由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來的,而且用的都是引申意義,既有出處由來,又有學問講究,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底蘊。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