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演講稿
2023-12-09 08:31:51
伴隨著「紅色之旅」,瞻仰著革命先烈用血肉與英魂所築就的「豐碑」,曼延著一股滔滔的鮮紅的熱血,引領著後代子孫邁著堅毅的步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色故事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
【1】紅色故事演講稿
吟奏一曲凱歌,瞬時撩開那塵封的沙土,鋪展出波瀾壯闊的畫卷———
一幅幅,一幕幕,一路路,一處處,一步步……傳承著可歌可泣的精神與磅礴於天地正氣間的英雄史詩。
從僻靜的嘉興南湖上朦朦朧朧的煙雲雨霧至南昌城頭上對反革命打響的第一槍,自挽救了危聳於生死攸關之際的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而又輾轉到運籌帷幄的陝北窯洞;還有那歌樂山下不屈的紅巖英靈,那彩旗紛揚的天安門城樓「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
血雨腥風的年代,硝煙瀰漫,戰火喧囂,一顆顆赤誠的愛國心在東方的黎明前冉冉升起,用生命、用鮮血、用智慧、用科學譜寫下一首首振興中華的壯麗詩篇。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在雪花飄零的夜,瘋狂的子彈,振臂的高呼,衝破雲霄!罪惡的槍口張著令人憎惡的大嘴奪去了24名視死如歸的共產黨員寶貴而無價的生命——直到那28歲的南國姑娘倒下,剩下威武的口號迴蕩在耳間……
「大渡橋橫鐵索寒。」立身於大渡河畔,那洶湧澎湃的河水似萬馬奔騰,光溜溜的鐵索不停地晃啊晃啊……令人心驚膽顫,何況還要穿過槍林彈雨!一個一個英勇頑強的戰士倒下了,後頭卻又衝上一群怒吼的「龍馬」。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心與必勝的決心,毫不猶豫,毫不畏懼,毫不退縮,以迅雷之勢一舉殲滅對岸的敵軍。敵人那一雙雙眼睛裡的驚恐在瞬間逝去,直到死才感悟到這支勢不可擋的革命軍擁有多麼震懾心魂的威力,恐怕在奄奄之時亦嘲笑著蔣氏的無知與狂妄罷!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十五歲,仿若我們一般的寶貴的豆蔻年華。本應溢滿深深的憧憬在那遍野紅花的山嶺上展望未來,卻要面對悲慘而悲壯的命運。更可貴的是那在威逼利誘面前毫不動搖,毅然選擇死亡的一身浩然正氣。「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劉胡蘭臨死的呼喊在血泊中悠悠迴蕩,給予人們迷茫的心靈一次血色的莊嚴的洗禮。
歌樂山下的集中營裡極端惡劣的生活條件始終磨滅不了眾多仁人義士愛國的不屈之心。「披麻戴孝」的酷刑觸目驚心。「他們用燒紅的烙鐵對受刑人的脊背烙燙,然後用粗麻袋緊裹在刑人背上,過一些時日後再把長在皮肉裡的粗麻布全揭下來。」如此慘無人道的罪惡之刑,卻埋沒在暗無天日的「魔窟」裡。為中華和平,國民幸福,面對殘酷的殺戮,頑強的革命志士們橫眉冷對,大義凜然。「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願把著牢底坐穿!」
因為不想讓即將誕生的兒女們再承受本不屬於他們那應在蜜罐裡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年紀所應擔負的責任,「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
伴隨著「紅色之旅」,瞻仰著革命先烈用血肉與英魂所築就的「豐碑」,曼延著一股滔滔的鮮紅的熱血,引領著後代子孫邁著堅毅的步子,沿著成千上萬共產黨的奮鬥足跡而不斷前行!
【2】紅色故事演講稿
八月一日,在今年的這個時候已經是第80個八一了.這是為了紀念紅軍們80年的紅色的革命精神.
在毛澤東主席的詩裡有這樣的幾句:「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體現了我們的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的過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紅色革命的精神。
這個傳達著個革命精神的一天是怎麼來的呢,我來給大家講述一下吧。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中國工產黨為挽救革命,於這年的8月1日在中國工產黨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同志率領中國工產黨影響的北伐軍3萬餘人,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起義部隊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從此建立了在中國工產黨領導下的屬於人民的革命「中國工產黨」,並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以,8月1日這一天被規定為建軍節。
大家明白為什麼八月一日是建軍節了吧,就是這麼有意義的一天傳達了孫中山所說的紅色革命精神.所以我們要記住著一天;記住紅色革命精神。
【3】紅色故事演講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二班的王國寧,我演講的題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裡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裡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餘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於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後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採訪,並結合他平時採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後來,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