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作文預測:善於司空見慣中發現美
2023-11-08 02:25:5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法國著名雕塑家 羅丹)
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徵鮮明。
善於司空見慣中發現美
我們也要向大師學習,用自己眼光發現司空見慣中蘊藏的「美」,這是提升我們境界的天梯啊!
當年文革期間,沈從文流放到湖北某地改造,依然保持樂觀積極情緒。在給自己表侄黃永玉的信函中,興奮寫到,「這裡的荷花很美,你若來看……」是啊,沈從文身處逆境之中,依然在人們司空見慣的景物中發現了一份美麗,這份美麗就是他內心境界的外化。試想,若無從容淡定的境界,怎能將榮辱置之度外,獨獨欣賞一份荷花的美麗呢?
看來,大師能夠從司空見慣中發現美,表面上好像說的是大師的眼光獨特,其實是其內在的精神境界在觀照世界的緣故。
還有張岱,明朝滅了,他經歷了亡國之痛,成為明朝遺民了,於是《湖心亭看雪》出世了。在他眼中,司空見慣的雪景已不是自然雪景了,「霧凇沆蕩,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自我堅守的冰雪精神了,其他的一切一切都渺小成一點一介一粒而已,冰雪世界成為張岱人格節操的一種外化!誰沒見過雪景,但有誰「大雪三日」卻獨往湖心亭看雪呢?是那種外人無法看到的美在召喚著這張岱,讓他欣賞到天地之間那份澡雪精神!
可見,大師,首先是思想境界自成一格的大師,才能欣賞到司空見慣中蘊藏的那份美。「天地不言,自有大美」,唯有情有義之人可觀之!
還有那個秋士鬱達夫,從大老遠的南方跑到北平,不去看陶然亭的、釣魚臺的、頤和園的花草美景,卻要租住一椽破屋,泡上一杯濃茶,從槐樹低下,細數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駐足品味那司空見慣的藍色或白色的牽牛花,還有那襯在下面的尖細秋草絲絲,品味那份獨享的美味。是啊,一陣又一陣秋風過,草會黃了,牽牛花也會吹落凋零,這種物衰的美,也只有這位鬱達夫先生能夠體會的到啊!
原來,只有心中柔軟細膩如水的人,才會在別人司空見慣中發現那份美,那份人生感悟之美,這難道不是一種境界的使然?
還有那個以殘缺身體培塑成最健全思想的史鐵生,在最狂妄年齡上殘廢了雙腿,他想到了自殺,來到荒涼但並不荒蕪的地壇公園,開始了與地壇公園之間對話,蜜蜂懸停在空中,露水摔碎成金燦燦的一片光芒,各種植物拔節生長的聲音震撼著他的耳鼓,……於是,他明白了,這生機勃勃的地壇公園為了等他,已經歷經滄桑等待了四百年了,他也要成為地壇公園中一棵旺盛的銀杏樹,於是他從輪椅中「站」起來了,成為當代中國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了……
看來,只有歷經生命輪迴的大師才能參透自然萬物的真諦,才能在自然法則關照下品味到那份真美!
大師,因境界和眼光而發現司空見慣中的美。我們呢?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有眼光則能欣賞到天地之大美。努力修為吧!
高考寫作技巧
作文在高考語文中舉足輕重,不可等閒視之。作文的備考方案,他總結稱,要想徵服閱卷人,先要編織「七彩環」。
第一環:書悅之
「書」指書寫卷面;「悅」這裡是指使動用法,使喜悅;「之」指閱卷人,就是說首先書寫卷面要取悅閱卷人。
「乾淨、工整、美觀,是得高分的王牌;潦草、不潔、應付是打不贏的官司。」崔礦山幽默地說。
第二環:形怡之
形指作文的外形也就是結構,結構上要讓人感覺怡然自樂,要行雲流水。以下四種結構,供考生參考:
1並列式。這種結構,三個分論點由一個總論點統領全篇,是考生用得比較多的結構。
2.對比式。一正一反,正反對比論證,這樣顯得層次井然、有條不紊。
3.遞進式。層層剝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像現在的高考,趨勢是寫任務驅動型作文,可以圍繞這四個字來展開:引(引材料)、析(分析材料)、聯(聯繫現實說理)、結(結尾)。
4.自由式。適用於水平比較高的考生,要求能夠縱橫捭闔、運用自如,能夠讓文章看似無法實有法。
第三環:採醉之
作文要文採飛揚,讓閱卷人陶醉其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得高分的不二法門,一定要打造好語言,從標題、開頭、段首句一直到結尾,一定要有亮點,語言要錘鍊。
議論文的標題,要旗幟鮮明亮觀點,要彰顯文採。
第四環:情動之
考生要以真情去打動閱卷人。
像現在時評類的作文,都是針對熱點、焦點設置材料,我們一定要帶著溫度、帶著情感去寫。
第五環:技迷之
考生行文時要用修辭、對比、欲揚先抑、抒情議論相結合、引用等表達技巧,使閱卷人沉迷其中。
第六環:意喜之
作文立意要讓閱卷人驚喜、拍案,這樣才能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
第七環:識服之
考生的見識讓閱卷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種見識就表現在字裡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