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端午節的感想
2023-12-04 13:13:26 1
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下面是關於端午節的感想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端午節的感想作文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上一些粽子吃,我很好奇,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我翻出了我的《民俗故事》,找到了端午節的由來。
原來,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直言進諫,不被採納,反遭流放。在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破的消息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投身滾滾汨羅江中。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看完書裡的介紹,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吃粽子和屈原有關啊!他之所以能被百姓銘記,就是因為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作為一位詩人,他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如《離騷》《天向》等。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品格,做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端午節的感想作文二: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端午節亦稱「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端午也叫「初五」,因為「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所以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話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架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比較常見的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灑雄黃水、掛艾枝等。在我們家鄉,五月端午的早晨家家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每一年的端午,別具意味的卻是飄在大街小巷裡的叫賣聲。清晨,挎籃筐的巧婦如約而至,「賣——粽子嘍……」一聲悠長、像催促一天勞作的號子,像葉間綴著的露珠,喚醒了滿滿一年的期待,空氣間頃刻清香瀰漫!
這種古樸的民風一直保留在那遙遠的村莊,甜了一代代的山民,年少的我被那古樸典雅的民俗感染了,我似乎看見了屈原站立在船頭眺望浪濤……
端午節的感想作文三: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仿佛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裡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鬥裡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裡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裡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裡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裡人在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裡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